王維龍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東龐礦,河北 邢臺 054000)
煤礦企業員工承擔著艱巨的任務使命,無論是國家的礦產資源開發,還是生產作業的安全穩定,員工都是身處一線的貢獻者。激發煤礦企業員工的潛能,扭轉企業經營管理的被動局面,都離不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支持。在新時期改革的推動下,積極嘗試改革,企業才能銳意進取。
人力資源管理和過去的人事管理不同。長期以來,中國煤礦企業已經習慣于使用人事管理,由人事部門負責企業員工的選拔、聘任、入職離職手續的辦理、薪酬福利的核算等等。但是人事管理僅僅是煤礦企業經營管理的維護手段,對人才價值的開發、企業發展的帶動效果不足。因此,煤礦企業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企業員工的角度來看,人事管理不利于工積極性的發揮。人事管理很難激發員工的潛力,國有煤礦企業的員工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自身的福利待遇不會受到影響;非公有制的煤礦企業更是以所有者利益為核心,經常忽視員工應有的權益。人力資源管理則能夠改變此類狀況,將煤礦企業的員工視為人力資源,尊重員工,信任員工,將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有機結合起來,重新煥發員工工作的信心和熱情。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內部分化非常嚴峻。企業若想在競爭中取勝,沒有高水平的管理是不可行的。善于運用人力資源管理的先進方法,煤礦企業才能改變現有的人才開發不足、技術進步不足、經營管理落后等問題,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步入行業發展的前列。
由于很多煤礦企業仍然沿用人事管理,所以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的過渡應當遵循系統性、生動性、實用性原則,從企業和員工的實際出發,營造和諧的改革氛圍。
所謂系統性原則,就是指煤礦企業引入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所有的改革,因為人力資源管理涵蓋涉及薪酬、績效、培訓、職業生涯規劃等多個模塊的重新引入,大多數煤礦企業在這些方面的管理基礎都比較薄弱。企業領導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革新時必須具備前瞻性的理念,認識工作的艱巨性,系統地實施每一項模塊建設。
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項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工作。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是服務于煤礦企業的長遠發展,為企業儲備優秀人才,發揮人才的潛能,作用于新技術研發,實現對行業競爭的有備而來。生動的管理強調從人力資源的能力入手,使薪酬、績效、培訓、職業生涯等工作都能夠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認可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并積極配合,帶動企業凝聚力的加深。
人力資源管理不是形式主義,更不是追求新潮。有的煤礦企業領導認為單純依靠人事管理的名稱變化,并直接移植一些常用的人力資源管理方法,就能獲得企業整體的進步。實際上,煤礦企業雖然屬于基礎性生產企業,但它對人才的要求是很高的。如何安全有序地開發煤礦,如何發揮煤礦資源的深層次價值,如何整合煤礦資源的物流管理體系等等,都離不開先進人才的貢獻,也只有實用性的管理措施才能達到以上目標。
為了能夠順利推進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立以績效管理為核心的薪酬福利制度,并著實引進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打造員工的長期職業生涯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薪酬福利和績效的掛鉤與企業和員工的利益關聯最為緊密。煤礦企業或是對員工的薪酬福利采取“一刀切”,缺乏績效考評,或是僅以工作紀律和工作量作為績效考評的依據。今后煤礦企業在績效管理方面應對有形指標和無形指標共同考核,薪酬福利參考績效的整體評定。績效考評需要包括基本工作量、加班工作量、紀律、煤礦操作安全性、生產技術貢獻、創新建議、團隊合作、專業技術和經驗等要素,并加大工作量以外各要素的比重,對于績效指標較高的員工相應給予更高的薪酬福利,形成嚴格和富有激勵性的薪酬福利制度,樹立多勞多得、創新進取的經營風貌 。
培訓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煤礦企業的經營管理不能停滯不前,大力引入現代煤礦行業的先進技術、科學管理方法、全球相關行業動態等培訓課程,構建多元化培訓體系,使員工在掌握本行業生產技術的同時,也能夠掌握國內外的發展局勢,立足全局,為煤礦企業的未來獻計獻策。而且培訓工作的系統開展可以逐步積累人力資源的內在價值,增強煤礦企業的人才資本實力。
職業生涯規劃是加深煤礦企業員工忠誠度的保障,員工在為企業做出貢獻的同時,都希望看到自身的職業前景。煤礦企業應從現有的主要部門入手,建設多重職業生涯路徑,使從事技術操作、技術研發、市場銷售、部門管理等工作的員工既能在本崗位擁有晉升的空間,又能夠擁有進入其他部門工作的機會,培養員工的復合型技能,給予員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煤礦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開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企業和員工需要轉變思想,共同迎接現代管理方法的推進。通過引入績效管理、培訓和職業生涯規劃,煤礦員工的整體素質將會實現根本性提高,并有助于我國煤礦行業的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