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震
(遼陽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婚姻是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需要經歷的社會現象,社區中的自然人大多都會經歷戀愛、結婚,有一些還會經歷離婚。因此社區培訓中法律基礎或者民法類課程中都有婚姻法的相關教學培訓內容。
隨著社會的發展,婚姻關系所引發的法律關系也越發復雜,傳統的婚姻法培訓教學內容需要進一步進行系統性的完善以適應社區學員們的實際需要。
婚姻法的教學內容完善可以分為:結婚夫妻法律關系和離婚法律關系二個部分進行。
經過對部分高校和社區學院的調查,除法學專業外的婚煙法教學內容一般以結婚的實質條件、形式條件、無效婚姻的確認和可撤銷婚姻為主要內容。在結婚法律關系中的同居關系、無效婚姻的補正、可撤銷婚姻的內容應該補充完善的婚姻法課程內容中去。
本文這里同居概念指的是沒有婚姻關系的異性之間共同生活的一種狀態。同居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配偶的自然人與其他異性同居;另一種是無配偶者與異性同居。
第一種情況是有配偶者與其他異性同居是我國法律明另禁止的行為。雙方當事人均可以向有管轄權的法律申請解除同居關系,管轄法院應當受理,并支持雙方當事人解除同居關系訴訟請求。
第二種情況是無配偶者與異性同居,此種情況不受我國法律約束,一般受道德層面的制約。如果雙方當事人向法院申請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以上兩種情況的同居關系,如果因為同居期間的財產問題或者子女撫養問題發生糾紛法院是應當按照普通民事類案件進行受理的。
無效婚姻是指:已近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缺少婚姻成立的實質性要件的婚姻。無效婚姻法律規定了四種情況:
1.當事男女雙方或者一方存在重婚行為的;
2.結婚登記時當事男女雙方或者一方沒達到法律規定的結婚年齡的;
3.男女雙方有法律規定的禁止結婚的近親屬關系;
4.男女雙方或者一方在婚前患有法律規定禁止結婚的疾病,并且婚后沒有治愈的。
以上四種無效婚姻的情況是在《婚姻法解釋(三)》中明確規定的。要注意男女雙方當事人或者一方當事人受脅迫的婚姻不屬于無效婚姻。在法律實踐中,如果男女雙方當事人以四種法定無效婚姻以外的原因向人民法院請求婚姻無效,法院不受理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在這里要說明一下,因為結婚的程序上有瑕疵的應該進行行政手段行政復議來解決或者通過行政訴訟程序來解決。
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是,如果男女雙方當事人或者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婚姻無效時,無效的因素已經消失時,有管轄權的法院是不能支持這類請求的。
可撤銷的婚姻法律關系是指男女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在受脅迫的情況下成立的婚姻法律關系。受脅迫的當事人,可以向登記行政機關或者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進行請求。應該注意的是受脅迫的婚姻應當在婚姻成立后的一年內向婚姻登記行政機關或者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進行申請,否則該權利消滅。一年的時間在法律上是除斥期間,如果當事人人身自由受到非法限制,該期間以恢復人身自由起一年內提出請求。
1.夫妻之間家庭地位平等。男女雙方結婚后家庭地位是平等的,都有獨立的姓名權、住所選定權、生育權等。。男女雙方結婚后可以雙方自由約定居住地點、是否生育子女,或到對方家里生活等。
2.夫妻之間具有配偶權
當夫妻雙方中的一方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夫妻另一方為監護人。夫妻互為第一順序繼承人;夫妻雙方中的一方可以依據相關法律宣告對方失蹤或者死亡。
關于夫妻財產這部分教學內容,除夫妻共同財產法定與約定產的法律關系外,夫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分割是要補充完善的內容。一般來講夫妻存續期間一方請求對夫妻共有財產進行分割,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也有特殊排除事項。夫妻雙方中的一方惡意轉移、變賣共同財產或者有其他惡意侵犯夫妻共同財產的情況,人民法院可以支持對共有財產進行分割;還有一種情況是夫妻一方或者子女、父母等近親屬患有重要疾病或意外事件受重傷等需要醫療,一方不同意用共同財產支付醫療費用的,人民法院可以支持對共有財產進行分割。
目前婚姻法律課程中關于離婚的關系內容一般包括:離婚的事由、離婚后的子女關系等。而對于離婚救濟的內容沒有涉及,在社區婚姻法律課程中應當進行填充和完善。
離婚經濟補償權是指離婚時,一方經濟困難有權向經濟不困難的另一方給予適當的幫助的權利。在很多國家法律規定了離婚撫養制度,主要幫助離婚后弱勢的女性一方使其脫困生活困難的相關制度。我國雖然沒有規定離婚撫養制度,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中有類似的規定,可以在無困難方的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有困難一方幫助,具體幫助內容和形式由雙方協商達成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進行判決。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十二條已經明確了離婚的經濟幫助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之所以規定了離婚經濟補償權,是盡量減少因為離婚給當事人之間和社會其他利害關系人之間的傷害。
離婚的損害賠償權是指在離婚的過程中,無過錯方有權向有過錯方請求賠償。離婚損害賠償權只能由無過錯方向有過錯方主張,賠償范圍包括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
無過錯方行使離婚損賠償需要注意的是:離婚訴訟是由無過錯方提起的,則離婚損害賠償權需要在提起離婚訴訟時一并提起。如在訴訟過程中無過錯方沒由提起,那么法院判決離婚后無過錯方再向法院提起離婚損害賠償權法院不會支持。如果是過錯方起離婚訴訟,且無過錯方不同意離婚。那么無過錯方在法院判決離婚后一年內可以向法院提起離婚損害賠償權。過錯方起離婚訴訟,且無過錯方同意離婚并請求行使離婚損賠償權,法院應該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功的無過錯方可以在法院判決離婚后一年內可以向法院提起離婚損害賠償權。
離婚經濟補償權是指在婚姻存續期間,一方因贍養老人、照顧子女等原因付出了更多義務,在離婚時有權行使離婚經濟補償權,另一方應當給予補償。
親子關系不受父母離婚影響,父母離婚后雙方均是其監護人,不與子女生活的一方需向與子女生活的一方支付生活費用和教育費用,具體協議父母雙方自行約定,自行約定不成的可以申請法院判決。不與子女生活的一方探望子女的權利,但如果探望會影響子女身心健康法院可以取消其探望的權利。影響子女身心健康因素消失后可以申請恢復探望權。
夫妻一方有權向人院法院申請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但需要提供相應的證據進行證明,夫妻另一方沒有相反的證據又不做親子鑒定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有權利推定親子關系不存在的請求成立。
隨著社區教育工作開展的深入,社區學院已經成為連接居民與社會治理的紐帶,成為普法宣傳的重要陣地。綜合上所述,婚姻關系是全社會每個成員都受其調整的一門法律,是社區普法教育的重要課程內容。婚姻關系一個動態發展變化的過程,因此社區學院的婚姻法課程內容要實時填充完善以滿足社區學員實際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