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楠
(阜新市委黨校,遼寧 阜新 123000)
引言: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了依法治國對我國發展建設的重要性,把依法治國當做黨和國家處理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關鍵問題的重要方式,代表著黨對社于會主義建設任務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非常艱難而且漫長的任務,它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建立起來的,不但要擁有比較完備的硬件政策體系,還應該具備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這個關鍵因素。在促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工作中,應該更加認識的憲法的益處,熟練掌握我國法律的內容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之間的關系。
一、依法治國的主要內容
(一)黨的領導是依法治國的重要條件
黨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核心力量。對于我們國家來說,中國共產黨的決定是人民意志的反映,要讓我們國家創建的法律順應人民的愿望、表現黨的主張,進一步說是讓法律得到實施和遵守,就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創建法治國家,是推動依法治國總目標和合理掌握法治方向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二)建立“法”的威信是依法治國的本質要求。
對于新時代來說,無論是國家還是人民,缺少了法律的規范都是不可以的,法律是必不可少的,我國的法治建設形成于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法治建設剛開始的時期還不不是很成熟,要想做到充分發揮法的作用,就需要以建立法律在社會上的權力和威信地位為條件。建立法律的權威性就需要懂得法律的地位高于其他一切事物,對所有的違法犯罪現象,都應該依法平等地進行追究和制裁,所有的組織和個人都不可以置于法外。 假如法律沒有權威性,那么法律最后就會變成人治的工具,依法治國也就不能很好的實現。
細看我國的發展歷程,民主和法治之間是關系密切,不能分離的。當它們密切聯系到一起時,社會就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當兩者不能同時出現,即缺少某一個時,社會就會變得非常的不安定。我國的法律在編寫的時候需要充分表現出公正與正義,要時時刻刻以發展民主為基礎,才可以更加富有真理和正義;要利用多種方式讓群眾參與到國家和社會問題中,才可以受到公民的大范圍的接受。
二、依法治國和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創建,需要梳理好他們之間的固有關系。
(一)意識形態是受到法律規定、通過法發展的,它是社會的上層建筑,是政治領域的國家治理的工具,它是被國家確定而且表現統治階級意志的一類社會標準,是社會能夠團結一致的重要保障,是社會主流意識的實質的表現。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意識形態和依法治國明顯有著不同的優點和益處,但是它們在價值觀念上是相同的,應該將他們進行巧妙的結合。只有把法律當做首要條件,才可以調整好意識形態的形成過程。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的根本性質國家法律的本質一定是相同的。法律是表現和擁護統治階級利益的政治方式和工具,意識形態的價值取向也應該要展現統治階級的利益、順應統治階層的利益需求。但意識形態是一類社會上的意識,是由社會產生的,很易被群眾的思維水平、社會氛圍、價值觀念等因素造成影響。要保證意識形態發展趨勢的不會發生彎曲,就應該需要法律的規定和約束。社會主義現代化創建過程中對民主的保護、對人權的尊重以及對自由的保證,只是通過操控人的思想是不能長遠發展下去的,還需要依賴法律法規把它法律化和制度化。
(二)依法治國是意識形態確立的法是政治上層建筑的關鍵的組成部分,它最基本的就是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它和特定社會生活內容是關系密切的,假如與社會生活分開,那么就會影響其發展。
法作為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一種上層建筑,關于依法治國的理論思想構成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法通常直接作用于社會主體,以常見的法律途徑約束人們的行為行動來維持社會秩序。相反意識形態就是通過讓社會的形成相同意識、設立社會所共有的目標和價值觀念的方式來創建國家和社會。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依法治國的最基礎的思想。
三、依法治國的基礎上進行意識形態的創建,突出表現了法律法規在我國社會主義構建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還應該充分重視和正確了解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一系列狀況以及問題,體現出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實現依法治國和社會意識形態共同發展進步的態勢。
(一)通過法律發展意識形態法律應該順應人們的需求和愿望,這就要求必須得要引入意識形態因素。意識形態并不僅僅是客觀的思想或者號子,它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以及權益都密切相關,應該通過法律的作用把它實際化和合理化。雖然說法律法規規定調配了公民的合法權利以及義務,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分配并不單單是指權益的分配,同時還指價值觀念的配置。我國社會的轉變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是意識形態的變化的歷程,意識形態在體制變化和社會轉變的時候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主體的一種觀念性和實踐性力量,對法律發展有著很明顯的作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導了依法治國的前進方向。
四、結束語
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非常艱難而且漫長的任務。不單單要始終遵循黨的領導,還要構建完善的法律法制體系,在“軟件”設施上應該更加注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構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強化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實現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與意識形態建設的良性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