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娜
(江西省九江市湖濱小學,江西 九江 332000)
好奇心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的求知欲也十分強烈,渴望通過自己的能力探索新事物,學習新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邏輯思維方式的培養,傳統教學中教師向學生講解課本上的數學知識,而課本之外的所蘊含的數學知識是這些學生無法涉獵到的,授課方式單一,不僅遏制了學生的天性,還極大的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因此開展小學數學活動課是有重要意義的,開展實踐活動課不僅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釋放學生的天性,還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當前,數學教師仍舊擺脫不了應試考試的枷鎖,按照考綱制定教學任務,由于期末考試中不考察關于實踐活動課的有關內容,所以實踐活動課經常被單純的文化課所取代,但是在新時代的教育觀念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活動課是相輔相成的,實踐活動課能夠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印象,鞏固所學知識。知識的傳授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開展實踐課,所以新課程標準增加了學生了解數學基本思想和積累數學經驗的要求,這就跟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轉變思想觀念,勇于創新,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課提出了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成為學習的主體,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并完成新課程標準的目標,進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1]。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但是小學生他們的思維簡單,未形成完整的邏輯,課本上的內容單憑教師口頭講述,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實踐活動課內容要立足于教材內容,從教材內容出發,結合學生學習水平和能力制定實踐活動計劃,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具體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知圖形,在腦海里形成具體圖形的認知,教師可以設計學生在校園里開展尋找圖形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校園里尋找圖形,感受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更加直觀的感受圖形,理解他們的基本性質,真正的讓實踐活動課作用于教材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講解,傳授新知識,學生通過聽講、記憶以及思考來掌握新知識,這樣的傳授方式容易讓學生形成固定刻板的思維方式,學生缺乏創新思維,而數學實踐活動課則是立足教材內容,圍繞教學目標設計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掌握教材內容,提高學生了動手實踐合作能力,教師應不斷學習,提高自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轉變教學觀念,順應時代的需求不斷創新,設計出讓學生發展的綜合實踐活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從被動學習真正的變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全面發展[2]。
數學來源于生活,數學的學習也離不開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實踐活動中可以鼓勵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讓他們用所學數學知識解釋數學現象,這樣的做法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還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適當的安排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并運用數學的能力。例如在學習統計圖這一課時,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統計意識,教師可以安排一次實踐活動,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實地調查周圍人喜歡的水果、商店文具價格等繪制成不同的統計圖,體會不同的統計圖優勢,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實地考察提高了社會實踐能力,培養了科學探究的品質,自我價值得到滿足,從而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實踐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活動課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展現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各種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做出具有針對性,激勵性的合理評價,對于實踐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評價時應以鼓勵為主,讓學生樹立信心;對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評價,應結合具體實際情況,表揚為主,指出學生進步,并指出學生的不足,今后應重點加強的部分;對于中等水平以上的學生,讓學生不要驕傲,再接再厲,爭取達到更優秀的成績。評價不光是教師評價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評價教師,評價教師實踐活動課與教材切合度、教學策略合理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讓學生給教師提出中肯的建議,為下一步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可提供有效的參考意見。引入評價體系不僅增強了師生之間的聯系,形成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3]。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因此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設計出科學的實踐活動課內容,充分發揮實踐活動課的作用,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真正的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然后在生活中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