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雄
(福建警察學院 (福建警察學院警訓部),福建 福州 350007)
中國傳統的武術樣式比較繁多,不同的拳法教學時也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一種傳統的武術訓練都能夠與散打的教學相結合。所以,在開展結合教學試驗之前,教師還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廣泛的進行調研,積極地收集傳統武術與散打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可以收集專業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將傳統武術的教學和散打的實踐教學相結合。根據調查研究克制,在傳統武術中的八極拳、中意拳、太極拳以及詠春拳這幾種拳法的教學方式、內容、技巧以及相關的聯系上都是與散打教學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的。因此在實際開展散打的教學時,可以將以上的幾種拳法與實際的教學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教學的效果。
在進行實際的教學時候,將傳統武術訓練和散打教學相結合,主要是對教學的模式進行多樣的創新,在實際的教學之中將八極拳、中意拳、太極拳以及詠春拳與散打的教學相結合,將拳法的教學的重點與散打的教學重點相結合,重視在實際的教學之中開展部分的集中的訓練。注重對于不同的拳法在實際的訓練中的教學。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之中合理的安排教學的內容,注重將課程之間邏輯性的結合,做到學生的技能和體能上的滿足,為完成科學統一 的教學進行安排課程的內容。
在將兩種教學的內容進行結合的時候,要注意將兩種課程的重點的教學內容進行結合。要注意在對于力量 進行訓練時,包括武術的步法的訓練、矮子步的訓練以及基本的訓練;在防守的訓練的時候要注重對于詠春拳樁法的訓練;進行對抗的訓練的時候要注重對于防守的練習;在進行踢法的訓練的時候要包含散打的腿法的訓練;在開展抗擊的訓練的時候要注意通過高八極拳進行練習;在進行摔法的訓練的時候要注重對于技能的提升;在開展放松的訓練的時候,可以通過太極拳的養生樁與意念的練習相結合進行訓練。
因此,將傳統武術訓練和散打教學相結合,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的素養,同時也能夠通過兩種教學之中的相似性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成果。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反映能力、實戰技能以及抗擊打的能力,同時還能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武術精神的培養。
1.從兩種訓練的抗擊打的能力進行對比,經過調查研究,在結合教學之后的學生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后,學生的狀態是不同的。經過調查研究可以發現,單純的進行抗擊打的常規訓練的學生的抗擊打的能力不如進行綜合性的抗擊打訓練的學生,在經過綜合性的抗擊打的能力訓練的學生,整體的抗擊打的能力加強,同時全身各個部位的抗擊打能力都高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生狀態。所以,在經過兩種教育相結合之后,學生的身體素質變得更好了,且抗擊打的能力也更強了。因為在傳統的武術的訓練或者是散打的訓練里對于抗擊打的訓練并不系統,對于學生的抗擊打能力的提高效果并不明顯。
2.通過對于不同訓練下的學生身體的素質進行對比。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在進行不同的訓練項目的時候,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狀態表現也是不同的。在進行傳統的武術訓練時,主要是側重于對于步法和腿法的訓練。所以在聯系傳統武術訓練學生的基本功更加的扎實,且其核心的力量以及耐力比較強,其腿部的力量也比較的發達;而進行散打的訓練的時候,這種學生具有較強的技巧性、且對于拳法的練習是十分的重視的,所以這類學生一般具有較強的靈敏性。當將這兩種的訓練方式進行結合的時候,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切實增強學生的身體狀態,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武術精神。
3.經過對于不同訓練的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對比。當學生在沒有接受過傳統武術的訓練的時候,學生一般是認為武術的訓練主要是側重于對于的訓練,對于散打來講比較缺乏實用性,沒有教好的實戰的效果。而對于沒有接受過散打訓練的學生來講,他們普遍的認為,散打的訓練是重視對于對抗性的練習,沒有人文內涵。但是經過實際的教學我們可以發現,將傳統武術訓練與散打的教學進行結合,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武術和散打的熱情,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能充分的完善學生的實戰技能。豐富人文素養。通過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學習散打和傳統武術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不同訓練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于武術文化的認知,提高武術的修養。
4.通過對于教學的效果進行比較。通過在傳統的武術訓練和散打的教學模式進行對比可以發現,在一些摔法、腿法和拳法等技術上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單體上還是一樣的。通過將兩種教學方式進行結合發現,通過傳統武術的訓練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防守的技能,強化學生實戰的能力。 通過拳法的教學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于氣力的運用,幫助學生掌握巧勁的使用,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結果。通過武術的訓練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實力。在散打的訓練中,學生的工作可以得到舒展,不同于武術對于招式的收和含,所以結合兩種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武術在現代化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進行常規的教學時候,將傳統武術的訓練和散打的教學相結合,不但能夠進一步強化訓練的效果,還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對于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