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俊 王曉蘭
(河北省滄州市華北油田采一中學,河北 滄州 062552)
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父子或父母關系中某些方面出現了不和諧,甚至抵觸的情緒,使之產生思想壓力,從而產生焦慮。例如:學生趙利在小學時學習很好,升入初中后被選為班長,可是八年級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她為此向老師提出辭職,老師沒有答應。她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整天悶悶不樂,學習也沒有了興趣,產生焦慮。改進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和態度,對孩子的期望要合理,在針對孩子特點的基礎上,因勢利導,提出孩子需經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同時,父母應正確對待自己的壓力,控制好自己的不良情緒。當產生不良情緒時應學會放松自己,用積極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學會宣泄、轉移,避免不良情緒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
想在學習上顯示自己,成績突出是每個學生的心愿和夢想。但由于各種原因,有的學習比較吃力,成績不如人愿,因此還可能受到同學或老師的“嘲笑、譏諷、冷眼”的打擊;每次“考”得不好,這擊潰了學生的上進心,更增加了學習的畏懼感。這些都會使他們終日覺得低人一等,矮人一頭,致使他們感到做人的尊嚴也受到影響,從內心深處厭惡學習,逃避作業,極大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從而產生焦慮情緒。最近班上進行了一模二模考試,我發現其中有個女生在兩次考試中成績都出奇得低,而這女生平時在班中也算是中等,按照常規她不該考得這么差。我不放心,隔了幾天,我抽空和她談了談,從她的話中我了解到:由于前一次考試沒考好,她有了心理壓力,一看到試卷就發慌,以至于越考越差。望著她眼淚汪汪的模樣,我想這就是考試焦慮癥吧。
自己生活在一個狹小的圈子里,不愿和老師同學交流,寡言少語,孤僻抑郁,集體意識不強,不愿參與集體活動,從而產生情緒上的焦慮;另外,自身的情緒調節出現問題,對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如不佳的人際關系,考試不理想等不能有效地用自己的意志加以控制和調節,最終失掉自我。
首先是幫助學生疏通人際關系。
對于那些性情抑郁,不善溝通交往的學生要格外關愛,要多找他們座談,多跟他們交心。對他們講父母的恩情,講朋友的重要。讓他們從封閉的個人小圈子里走出來,融入到集體的懷抱中來。
其次是緩解學習上的壓力。
我常教導學生,對于暫時的考試不理想,成績下滑,不要過分地放在心上,應分析總結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使之成為學習的動力,把成績搞上去。如對于上面因考試壓力帶來焦慮的學生,我多次找她交談,盡量使她放松情緒,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我告訴她:一兩次考試差并不代表什么,只要你努力了,就不要給自己施加任何壓力,況且,面對考試,焦慮只會影響成績,只有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復習迎考,才有可能發揮自己的水平。在我的開導下,她的心情開朗多了。為了更好地幫助她,我暗地里和她的家長取得了聯系,希望家長不要給她太大的壓力。這樣逐漸使之走出消沉,學習轉入正軌。要緩解學習上的壓力,還要善于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經常反省學習中的不足;不斷向學習好的學生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及方法,借鑒他人好的學習方法,相信只要堅持下去,逐漸擺脫失敗的陰影,成功的陽光終會驅散焦慮情緒。
再次,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要相信自己,樹立和保持“我一定能戰勝自己”的信心,這對從不佳的心境中走出來是至關重要的,用樂觀進取的心態轉移學習中的焦慮;用積極、熱切的期望,對待每位同學、每位老師,樂于從多個角度來評價、觀察、賞識自己,尋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在心理上要善于調控自己的情緒,使過于緊張的情感得以緩解,達到適度。從“高壓”中解放出來。“逃避”“厭惡”不是明智的辦法,“暗自傷感”也不可取,應該以樂觀開朗的態度,科學周密的計劃,扎扎實實地學好基本知識,逐步解決學習中的困難;把焦慮對學習的抑制作用變成促進作用;一個人產生苦悶,煩躁情緒時找一僻靜處,獨自靜靜欣賞周圍的景物,也可以把原先煩亂的思緒理清,使心情歸于平靜,從而走出心靈的沼澤。
最后要加強對焦慮問題孩子的教育。
對于具有焦慮問題的孩子,首先要幫助孩子正確了解自我,正視現實;幫助孩子全面客觀和冷靜地對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鼓勵他們述說內心的不安和焦慮,緩解壓力;通過暴露內心困苦和恐懼,釋放他們長期以來被壓抑而積累起來的心理疾苦;要幫他們分析產生焦慮心理問題的根源,從而使他們能正確了解自身的心理活動;幫助他們調整和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逐步指導他們營造良好心境和形成防御焦慮過度的方法。通過長期的調整,逐步排除誘發焦慮產生的因素,增強克服焦慮的能力,使他們從焦慮的陰影中走出來。
結束語:總之,及時、正確地疏導和矯正學生的焦慮情緒,使學生遠離焦慮困擾,培養學生平和健康的心態。以及自信自強的意識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工作,必須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的過程,要常抓不懈;同時,還有賴于家庭和社會的大力配合,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成長、快樂學習的和諧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