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體現了黨對教育的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社會最大的民生工程,把“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檢驗教育工作的最高標準和剛性要求,顯現了滿足人民意愿和保障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路線和實踐原則。職業教育與民生息息相關,如何使職業教育讓人民滿意,我認為要做好三個層面工作。
第一、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要讓人民滿意
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服務終生的教育。職業教育要讓人民滿意,必須以民生為基點,建立和完善全方位、全開放的職業教育體系,真正讓職業教育資源能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職業教育不僅是就業創業的“謀生教育”,還要使之成為整個社會的“幸福教育”。為此,構建政府主導、學校主體、企業主力的體制,形成有評價、有激勵、政府企業學校深度融合的高效職業教育合力機制就十分重要。
政府主導,主要體現在辦學方向、政策和項目等方面的主導。職業教育強調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為此政府必須發揮行政力推動職業教育發展、協調好職業教育的各方關系,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職業院校的主體,主要表現為育人主體、關系主體和功能主體等。育人是職教的天職,根本任務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各類合格的技能人才;職教作為一種社會合力的社會行為,它始終處于各種關系的中心,并通過辦學定位、專業設置、人才定向,以及與政府、行業企業合作的選擇等,發揮著職教的主導性。
企業主力,主要體現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技能人才培養等方面,這是由職業教育實踐化育人的特點決定的。職業教育無論是人才培養服務,或是文化科技服務,終端主要在用人單位。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只有全程參與育人過程,與學校共同把脈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匹配、教育過程設計、教學質量評估、學生就業創業幫扶等,才能確保專業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對接。
第二、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關鍵是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的績效要讓人民滿意
職業教育要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著力解決好為誰服務、以什么去服務、怎樣服務的問題。這不僅是社會聚焦職業教育的重點,也是職業教育能否讓人民滿意的關鍵。
為誰服務,這是職業院校辦學定位的大問題。就地方的職業教育而言,鮮明的職業定向與區域的產業行業密切相關,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就成為首要任務。育人和社會服務并重并舉,體現了職業教育的開放性,職業教育融入地方的過程中,將有效地促進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學校育人標準與社會用人標準的對接與融通。
以什么去服務,旨在明確服務的內容是什么。以十九大提出“立德樹人”的要求,將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有機結合,這是職教的方向和要求。職教是我國職業智能、技術及人才最富集的領域,與其他服務不同,職業教育的社會服務內容是“需求導向”與“發展導向”、“跟蹤服務”與“引領服務”相統一,是育人服務、科技服務、文化服務的統一。
怎樣服務,這是方法和路徑層面的問題。職業教育的宗旨是服務,特質是教育,服務的機制是利益共同體,服務的路徑是產教融合,服務的載體是各類技能人才培養、文化傳播、通過技術服務推助區域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在這里,產教融合把教學育人與實踐育人通過教學性生產和生產性教學聯系起來,體現了“教中做”“做中學”的職教原則。
第三、職業教育的效果讓受教者滿意
首先要處理好職業教育量和質的關系。目前,全國職業院校從規模發展向質量提升轉變已成大勢,但問題還不少。如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泡”課堂“混”畢業證現象突出;教師方面,“雙師素質”的含金量普遍偏低,教學方法陳舊,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管理方面,以考代管、以分數論水平、重招生輕就業等仍然盛行。對照十九大提出的“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還有很多路要走。
其次是要處理好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問題。從工具理性出發,“以用為本”強調學以致用,主張個人服從于社會需要,教育過程按社會人才需求設置專業和課程,崇拜工具和技術主義的價值觀。從價值理性出發,強調“以人為本”,將學習和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放大“理想自我”,注重綜合素質培養,推崇人自身本質的導向。兩種觀念對職業教育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如果片面地遵從或排斥,其實都不是完整的職業教育。
再次是加強人文關懷。職業院校學生理想抱負與現實的沖突大,角色認同困難,成長中的“傷痕心理”較重。針對此,以職業為載體,幫助學生重塑信心,到堅定信心,再到成就信心;從教導學生認識職業,到自覺學習職業,再到快樂地走進職業等等。職業教育人文環境的營造和優化,人文關懷進生活進課堂,工作無巨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