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舒靜
(廣東省恩平市樂貝爾幼兒園,廣東 恩平 529400)
幼兒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蒙特梭利教育中提出的敏感期為幼兒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蒙特梭利蒙特梭利通過對嬰幼兒長期的行為特征、認知規律與語言發展特征等層面的研究與分析,得出嬰幼兒認知層面上的認知規律。
蒙特梭利提出0-6歲是幼兒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孩子在嬰兒時期即通過對大人嘴型的觀察,開始呀呀學語,具有明顯的語言學習時期。語言的學習對大人而言難度很大,但是嬰幼兒時期的兒童卻能夠輕易地學習到母語,語言敏感期的存在是產生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兒童從心理年齡上具有天然的語言學習敏感里。若嬰兒在兩歲之時還不能夠開口講話,其可能存在有一定的語言學習先天障礙,需要到專業的機構中進行檢查。
語言能力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表達能,而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日后的學習與成長。
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為2-4歲。孩子對外部事物的認知是通過環境中的有序性來進行的,在外部環境發生異常時,孩子有可能會出現哭鬧、害怕、哭泣等行為,甚至出現大發脾氣,其充分體現了幼兒對秩序的敏感性。幼兒對秩序的 敏感性主要體現在對所有物、生活習慣以及順序性等層面,隨著孩子逐步從環境中獲得內在秩序,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智能逐漸建立。
感官敏感期期為0-6歲。感官是孩子;了解外部事物的重要途徑之一,包括是味覺、聽覺、視覺等,這是孩子認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孩子在0-3歲一般是通過潛意思的吸收性心智來認知外部世界,在3歲之后逐漸通過對外部事物的感知來認知世界。
為此在嬰幼兒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觸覺板、聽覺筒等方式來對孩子的感官進行引導,以此對孩子進行相應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為孩子設計多種多樣的感官教材,并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五官對孩子進行引導,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的要求。
社會規范敏感期為2.5-6歲,兩歲半的兒童已經學會走路,正是處于對周圍的逐漸探索時期,在幼兒教育中應當給予其一定的活動空間,促進幼兒動作的正確與熟練發展,促進幼兒右腦與左腦的均衡發展。蒙特梭利教育中較為注重對幼兒小肌肉的練習,在對大肌肉的訓練之外應當加強對小肌肉的訓練。注重幼兒手、眼的細微動作教育,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這對幼兒的智力發展也有著顯著效果。
兒童往往對較細微的事物具有很大的興趣,大人由于較忙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細節,而孩子往往 對其有著較大的探索欲望,例如衣服上的圖案以及泥土里的昆蟲等,因此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可以據此對幼兒進行細微事物的觀察,促進同學們對細小事物的研究。
隨著孩子對外部世界認知的加強,在幼兒教育過程中要求充分傾聽孩子,蒙特梭利提出孩子從3歲起開始對文化學習感興趣,其心智發展就像是一座等待開墾的田地,因此要求教育過程中充分傾聽幼兒,關注幼兒的需求,滿足其合理需求,結合幼兒的興趣與學習需求對其提供相應的教育。
幼兒教育具有其自身的規律,為此要求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充分結合幼兒的敏感時期對其進行教育,提升對幼兒教育的針對性。
敏感期影響了幼兒的心理發展,幼兒心理的成長受到其自身本能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會受到幼兒外部相關信息的影響。幼兒大量的自我調整與學習某項東西的技能均是在敏感期完成的,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應當充分結合幼兒自身的敏感性。
結合蒙特梭利教育提出的幼兒敏感期思想,在教育過程中要求注重孩子的本身發展,教師教學過程中是以對幼兒的協作者與觀察者的身份進行教學。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導對同學們提出問題進行教學,蒙特梭利教育要求改變這一特征,鼓勵加強對孩子們的觀察,利用孩子的固有特征進行教學,注重對孩子們專注性與協調性的觀察。利用一些相關的活動促進對幼兒的教育。為幼兒設計能夠培養協調性與探索欲的教學活動,鍛煉幼兒的多種能力。
結合蒙特梭利教育的敏感性,要求在幼兒教育中能夠充分傾聽孩子,充分利用幼兒的敏感期對其進行教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幼兒的自我發展,順應孩子自身的敏感性促進對其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