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秋丹
(江西省九江市鶴湖學校,江西 九江 332000)
語文是小學學習階段一大重要基礎學科,也是學生日后學習生涯的關鍵性科目,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記憶能力,其學習內容多且學習難度較大,知識體系較為復雜。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其思維能力尚未成熟,好奇心較強,面對繁冗枯燥且難懂的語文課堂學習有著畏懼心理,學生學習效率不高,課堂教學缺乏有效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優化調整教學方式,將枯燥的學習內容生動化,化抽象為具體、化繁為簡,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在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一味地將知識內容硬塞給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學生被迫接受知識,對知識的理解不透徹。小學語文的學習內容較多,學習難度大,對正處于身心發展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知識理解難度大,學習壓力倍增,對枯燥乏味的語文學習產生了抗拒心理。多方面影響下,學生逐漸失去了對語文的學習興趣,缺乏學習積極性,學習水平和學習效率不高。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對考試內容的講解,重視教學內容的量而忽略了質,忽略了對學生知識的理解掌握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方式,將教學進度視為教學重點,關注課文內容能否順利講完,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情況。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師生缺乏有效互動,課堂氛圍低沉,教師教學質量不高,課堂教學效率低下[1]。
高效課堂是素質教育的必然結果和最終目標,更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關鍵平臺[2]。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打造高效課堂有著無可厚非的必要性,其關鍵意義有以下兩點:
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借助多種教學手段、調整教學方案,創設趣味課堂,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學習氛圍。其次,教師要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禁錮,引導學生借助課外閱讀來幫助理解課本教材內容,深化學生的知識體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水平,促進全面發展。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打造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對知識的理解有所了解和掌握,正確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體地位,改變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優化教學策略,豐富自身專業能力,使之能夠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學習需求。在此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切實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打造高效語文課堂,首先要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一節課的導入設計是至關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更能集中注意,引發學生興趣[3]。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創建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到文章作者的情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有效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多向互動合作是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合作、生生互動合作和生師之間的互動合作活動,它是學生學習過程自主性發揮的獨特表現[4]。教師要切實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將學生科學地進行分組,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關知識游戲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比賽。在此過程中,有效加強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學生的互幫互助、團結合作精神,同時,學生能夠直觀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及時取長補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學習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打造高效課堂,要求教師要摒棄傳統錯誤教學觀念,突破課本教材的禁錮,不斷調整優化教學策略。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在課堂學習上的主體地位。學生才是課堂學習的主角,教師要發揮課堂教學的引導作用,聽取學生的反饋意見,及時反省優化當前教學方法,使之能夠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多且雜,教學任務繁重,教學重難點難以得到有效的突破。教師要充分借助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枯燥繁冗的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圖像、視頻等形式呈現出來。如在講解《詹天佑》一課時,由于學生難以通過課本教材的文字描述理解掌握文章中所描述的“人”字形軌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文章中描述的情景通過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文章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化抽象為具體、化靜為動、化繁為簡,打造生動形象的語文學習課堂,讓學生能夠切實感受到語文文字的學習魅力,從而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總而言之,切實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出發,優化調整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促進學生綜合性發展,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