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艷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思源實驗學校,湖南 永州 425000)
現代教育觀認為,教學的成功與否取決于學生的課堂有效參與程度,取決于課堂是否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我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年輕數學教師,認真解讀、領悟新課程體系中蘊涵的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積極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組織的學習培訓外,同時我積極借鑒其他教師的經驗,積極投身于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潮中。本文我就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習主體作用等方面談談自己粗淺的體會,與大家共行。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現”因素,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知識,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從而喚起他們學習的內驅力和求知欲望。
比如,我在三角形的分類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給三角形找朋友的操作游戲,使學生發現并提出:“有幾種三角形,每種三角形的名稱是什么,為什么?三角形可以怎樣分類”等,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強烈欲望。對于問題情境上所隱含的“問題”,不是簡單地直接給出,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中自己去發現、去提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更貼近其思維實際,更能引發其探究。
在教學實踐中我始終認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學生是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
例如,在教學《按比例分配的應用題》時,在引出要探究的問題后,我把28個實心球分配給我班男、女同學分成兩組練習,男、女同學人數之比是4:3。男、女同學各分到實心球多少個?,但我沒有急于規范學生的解題行為,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題的方法。學生得出了很多方法:(1)用“份數”的思路考慮:28÷(4+3)×4=16(個),28-16=12(個);(2)用“分數乘法的意義”的思路考慮:4+3=7,28×4/7=16(個),28-16=12(個);(3)用“正比例解應用題”的思路考慮;設男同學分到實心球X個,X/28=4/(4+3),X=16,28-16=12(個);(4)用“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思路考慮:28÷(1+3/4)=16(個),28-16=12(個)等,通過學生獨立探究,既培養了學生的發現問題的能力,也開拓了學生的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自學探究是學中有探,探中有學,一般問題均可以在邊學邊探中自行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可集中在合作探究階段解決。實踐表明,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教材及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適當的教學問題情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策略,并通過小組,集體教學等方式進行探究、驗證,最后歸納出數學規律性結果。面對學生的疑問,我提出一兩個重點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解決。在實踐中我堅持以下二種形式的結合: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讓同桌學生發揮各自的學探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相互研討,然后小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討的結果;二是大班集體探究。即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我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答辯、爭論,只在關鍵處加以指導或導撥。如在教學《長方體》的復習課時,以火柴盒為載體,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自主歸納整理長方體的知識,同時學會觀察、測量、計算數學學習方法。
強化實踐探究是對探究成績的鞏固,也是對探究效果的檢驗,其作用在于幫助學生學會方法。首先我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討論要點,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給學生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討論探究獲得的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學生實踐探究是鞏固和擴大知識,同時也是吸收,消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復習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把四個火柴盒包裝在一起形成一個大長方體,可以怎么包裝?哪一種包裝方案比較合理?并布置課外作業:你可以去調查一下形狀是長方體的物體實際是怎樣包裝的,了解廠家為什么要這樣包裝?
在課堂教學改革形勢下,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不僅要重視量的評價,還要注重質的評價,如檔案袋評價方式、蘇格拉底式研討評定方式等。評價體驗的主要任務在于增強學生主動發展的能動性,提高主動發展的能力。為此,我在課堂教學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對學生進行獨立探究、合作發展、實踐運用等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性、主動性、獨創性等主體性精神和品質進行評價,使學生獲得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二是引導學生對探究學習的活動過程進行反思,重點是提煉解決問題、獲取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有所體悟,并自覺地將思維指向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習策略上,以提高主動獲取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活動中,只要科學地引導,不斷深化課堂教學創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活動,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能得到培養,創新精神得到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