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杰
(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學校,江西 南昌 330039)
所謂后進生,主要指的是學習成績與道德品質都相對較差的學生。他們本身只具備一個學生的身份,這也是一個基本條件,但是他們本質特點既落后,但是未來也有進步空間。后進生不同于其他因生理因素或者遺傳因素造成智力低下、神經質、反應遲鈍等兒童,他們也與具有反社會行為或者已經走上犯罪道路的問題兒童也不盡相同。后進生一個鮮明特點則是具有雙向性,也就是說他們既能進步也能落后。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科學的方法,那么很大幾率可以將其轉化成優秀的學生;如果放任不管,則他們很有可能走上更加“壞”的道路。
導致數學后進生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受到家庭因素影響,這主要是針對一些農村貧困地區的學生,他們的父母為了維持生計,選擇長期在外地打工,這就導致教育學生的責任都落在其祖父母的身上[1]。因為監護人出現轉變,導致這些學生從小缺乏父母關心,內心缺乏安全感,外加上祖父母過分溺愛,導致他們容易養成不同的壞習慣,進而成為小學數學學習后進生。二是受到學校因素影響,很多學校或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將升學率擺在首位,過于重視學生個人成績,對學生的判斷總是拿分數說話,面對這種情況,后進生常常會受到教師的忽視或者斥責,最終對數學產生厭學心理。三是社會因素影響,近幾年,因為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學習無用論十分盛行,這就容易導致學生思想發生扭曲。外加上學校周邊有較多的KTV、網吧等多個娛樂場所,并且網絡、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盛行,這就給學生健康成長帶來負面影響,如果學生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難以避免會出現厭學情緒,導致學習成績進一步下滑。
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會根據學生成績好壞來對待學生,并且帶有色眼鏡對待學習較差的學生。在面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時,總是面帶笑容、溫柔以待;而面對學習較差的后進生,則滿懷厭惡、冷漠譏諷。正是因為這個情況,導致后進生長期受到教師的輕視與遺忘,難以得到教師的認可,繼而產生自暴自棄情況,成績也難以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摒棄以往心態,平等對待班級所有同學,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后進生。教師應當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愛護與關心,不斷激勵他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欲望,最終能夠奮發向上好好學習[2]。
我們經常說數學學習就好比在蓋一座樓房,如果沒有打好基礎,那么又怎么能繼續蓋下去呢?數學學習與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它存在很強的連續性與層次性,如果學生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那么隨著年級升高,再怎么努力學習也很難追上。大部分后進生成績長期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習習慣差或者數學基礎差,而學生缺乏良好學習習慣背后,總是會存在一段不被人們所了解的故事。所以作為數學教師,應當根據學生情況,幫助他們找到真正原因,最終提高他們數學學習成績。如果一個學生因家庭關系長期處于一個不開心狀態,每天上課也會缺乏注意力,因此很難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當與家長進行溝通,或者帶領學生到心理咨詢師請心理輔導教師幫助其做好心理輔導,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盡快走出心理陰影[3]。
想要使后進生轉化成優等生不是一項簡單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在轉化他們過程中也不能一蹴而就。想要幫助后進生轉化,需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教師應當做好教育工作[4]。我們經常說好的習慣不容易養成的,但是如果一個人養成壞習慣那么就很難改掉。比如學生不能按時的上交作業,這就說明這些學生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時間習慣,缺乏時間觀念,做什么事情都喜歡磨蹭,同樣的題,別人可能幾分鐘就完成了,他們卻需要花費十幾分鐘,或者更長時間才能完成,最后導致學生不能及時完成作業。通常學生會從低年級開始養成磨蹭的習慣,隨著時間的延長,想要改變這個壞習慣就變得十分困難,這同樣為轉變后進生增加難度。很多后進生具備的不良習慣已經根深蒂固,盡管他們內心十分想去改變,但是無論多努力都難以改變這個問題。為有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必須做好教育工作,反反復復、時時刻刻叮囑他們、提醒他們、幫助他們、督促他們,最終使他們意識形態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不良生活與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教師在轉變后進生時還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因為這個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是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教師對他們有馬拉松式的耐心,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將他們從落后群體中拉出來[5]。
綜上所述,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班級中必不可少的成員,因此班集體與學生之間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尊重每個學生的客觀發展規律,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為他們提供適合其發展的學習方法。除此之外,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端正態度,用平等的態度對待班級每位同學,使他們都能切身感受到班集體的關愛。在轉化后進生時也需要時刻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態,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給予他們一定的安全感,使他們可以相信教師、相信學校,以此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