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陽
(湖南省湘鄉市月山鎮石柱學校,湖南 湘鄉 411400)
教師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通過閱讀挖掘自身的創造與想象空間,在閱讀中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以思考啟發行為,提升個人綜合素質。
語文是一門開放性的學科,注重學生思維的開拓,閱讀是啟發學生思維與創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就像為學生開啟了一扇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深入語文課本以外的世界,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在豐富多元的閱讀體驗中開啟想象和創造空間,提升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文學與生活的感知力,并以此為工具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語文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知識的積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吸收才能達成,閱讀的過程是學生體會文學作品、理解文學作品并進行二次創作的過程。閱讀書籍中所包含的文學內涵與價值對學生的知識積累具有積極的輔助作用,而文學作品做展現的多元世界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生活背景下所發生的各種事件,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學底蘊。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加強對文字、詞語、句子的理解與轉化能力,并通過二次創作提高個人的文學創造力。
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大多是圍繞課本教材展開的,一節語文課只有短短45分鐘時間,學生在課上所能學到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而通過閱讀習慣的養成,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豐富的文學作品,這對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文學作品的閱讀,學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個地區的文化、習俗、趣聞趣事;還可以學到一些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感受一些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學生讀的多了,積累自然就多了,這些閱讀經驗都會體現在學生的氣質、談吐、行為當中,成為別人認識自己的一張名片。
小學語文閱讀創造力的培養,離不開閱讀氛圍的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可以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積極的思考,為創造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徑,在具體的操作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閱讀的引導,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閱讀活動,大膽進行想象和表達,不要再閱讀過程中給學生過多的束縛和干預;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豐富閱讀體驗,利用文字和聲音、動畫、視頻等形式的結合,創設閱讀情境,在豐富多彩的閱讀體驗中帶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以立體、生動的形式促進學生創造力的提升。
例如,在《安徒生童話》的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通話中的經典故事如《灰姑娘》、《丑小鴨》等的動畫片或電影,將電影欣賞穿插入閱讀過程當中,幫助學生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以生動的形式引發學生對故事內容的思考和想象,從而達到提升創造力的作用。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自我管理能力較差,在閱讀中可能存在坐不住、讀不下去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和協助,首先在閱讀作品的選擇上,教師應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篩選,注重閱讀素材的啟發性和引導性,盡量避開一些會局限學生思維和創造能力的文學作品,在閱讀過程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穿插閱讀分享等形式,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將自己的所想所感及時的記錄和分享出來,在閱讀后針對閱讀內容開展總結和轉化活動,鼓勵學生分享閱讀感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通過這樣的引導開啟學生的創造空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閱讀中的興趣與積極性,同時增強閱讀的互動性,教師可以定期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設計閱讀主題活動,如閱讀周、圍繞某主題展開的閱讀互動、圖書角、情境舞臺劇、閱讀寫作大賽等,通過活動的形式,促進學生對閱讀過程的轉化,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達到培養創造力的作用。
例如,圍繞《猜猜我有多愛你》、《我的媽媽是精靈》等作品開展以“愛”為主題的閱讀創作大賽,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將文中所傳達的愛的主題與自己的生活相聯系,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的創作,如記錄下自己與父母之間發生的點滴溫暖的小事,寫一寫自己所理解的愛的定義,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學生的文學創作能力,促進創造力的培養。
小學語文教學閱讀創造力的培養,需要以良好的閱讀氛圍為基礎,為學生創設豐富的閱讀情境,通過閱讀過程中的有效引導和啟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造,用于分享,并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促進閱讀效果的有效落地和轉化,從而為學生開啟大膽創造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文學作品中實現個人創造力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