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莉 么偉偉 李紅云 白潔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3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進一步加劇。而高職院校能否培養出企業急需的專業人才,成為衡量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為打破傳統教育中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現狀,高職院校積極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拓寬實踐教學渠道。一方面不斷加大自建實訓基地的力度,一方面努力尋求與企業深度合作的路徑?!艾F代學徒制”這一賦予新內涵的教學模式,成為高職院校和企業深化校企合作、攜手共育專業人才的一條有效途徑。
對于“現代學徒制”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高職院校的接受性、積極性高于企業。目前,高職院校大力投資建設模擬實訓室,不斷改善實踐教學條件,但缺乏文化內涵建設是學生實訓不可忽視的一個短板,學生在實訓室更多的掌握了操作技術,但在產品標準、產品創新等方面呈現出嚴重不足。所以學校積極探索與企業合作的渠道,推進實踐教學的開展,彌補學校因場地、資金、技術、設備等條件所受到的影響。
企業在“雙主體”育人模式中熱情不高,缺乏一定的規劃性,更多的仍停留在短期用工合作的層面上。
學生對于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的接受程度較高,大多數學生樂于到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中進行鍛煉來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和職業意識,但現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學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工作中拈輕怕重、不愿承擔更多的工作任務。二是溝通能力不高,遇到問題不能積極溝通,以便解決,而是揮揮衣袖,轉身離開,給實踐教學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三是學生的待遇不高,而且企業的一部分福利學生并不能享受,學生心理落差較大。
隨著市場的繁榮和人才政策的放開,企業員工的流動性越來越大,流失率也居高不下,特別是服務行業,企業員工的流失率將近30%左右,有的企業用工遠遠不能滿足企業正常經營的需要。所以企業接受實習學生,很多考慮的就是彌補企業員工流失所帶來的影響。同時,由于實習學生處于實習階段,不能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勞動報酬相應較低,從成本考慮,也能降低企業因人力成本帶來的壓力。企業對學生工作崗位的標準要求較低,能輔助或從事簡單重復的工作即可,企業對于跟崗實習和畢業實習的學生的職業發展并未多做考慮,一般企業會將學生安排在具有高度重復性而技術要求不高的崗位,僅僅將學生作為崗位的輔助人員進行安排和使用。
近年來,高職院校充分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是實現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重點環節,是影響高職院校發揮應有的教育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安排和管理上,實踐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從學校角度看,通過借助企業這一良好的平臺和優勢的資源,學生到企業的生產現場,更能促進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知行合一,更好將知識與能力相融合。在生產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實踐,提高專業技能,感受企業文化,樹立職業觀念,塑造職業精神。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企業的崗位標準,明確崗位對人才的規格需求,建立起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
從校企合作的時間分析看,高職院校一般實施兩年制或三年制,根據國家教育部對應用型教育的文件要求,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中,學生的實習課時不得低于總課時的50%,所以,各類專業基本會將學生的實習期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學期,這一時期主要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企業大多愿意在這一時間段,集中到學校尋求生源。而對于平時彈性實踐教學,企業因學生流動性較大,不能長期合作,較少與學校進行合作。
從校企合作的層面分析看,企業與學校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實習生的接受層面,其他方面投入較少。近年來,酒店管理專業與京津冀20多家星級酒店合作,未接受到任何資金、設備等方面的投入,這也是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現象。
在校企合作中,多數學校組建校企專業委員會,主要是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進行論證。還有一部分企業,在校企合作過程,雖能派遣企業人員以兼職教師的身份承擔一部分專業技能課程的講授。但是,這些兼職教師卻不能脫離企業,單純以一名教師的身份完成教學任務,他們身負雙重身份,因此,還需要完成企業賦予的工作職責。從其身份淵源看,他們一般將工作放在首位,而將課程的傳授放在其次,一旦二者發生時間、事情輕重緩急等方面的沖突時,他們的天平會向企業傾斜,而有序的教學工作將受到很大的影響,甚至出現空課的現象。
其次,企業所派遣的兼職教師一是缺乏選拔,企業沒有將優秀的工作人員輸入到學校來承擔課程的教授。二是一部分企業將工作強度不太大的人員充當兼職教師,可能其目前的工作崗位與所授課程的方向相差較遠,無法滿足教學的需求。
在“學徒制”實施過程中,學校會采用遴選的方式,從眾多有合作意向企業中選出適合的企業作為校企合作單位。但是在合作過程中,會因企業無法接受所有跟崗實習和頂崗實習的學生,作為校方,一般會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學生分批到同一個企業實習;二是根據企業用人人數的需求,將學生分為數組后分配到各企業進行實習,同時到企業后還會面臨學生分配到的工作崗位不同。那么,學校及學生就會面臨著學習成果的差異性的問題。因不同的企業其產品生產的標準不同,規章制度不同,所給學生進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及相關行業經驗的傳授差距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