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湖南省湘鄉市月山鎮馬龍學校,湖南 湘鄉 411400)
本文主要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原則和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起到幫助。
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基于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教學進度,問題情境的設計應具有針對性,突出教學主題,與教學內容高度契合,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問題的設計應重點突出,與教學要求環環相扣,通過問題創設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并得出結論的過程,應有利于當前教學要求的高效完成,促進學生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數學能力。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強調對學生數學思維與數學能力的培養,因此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教師應注重突出問題的啟發性,數學問題的提出應能夠引導學生對數學問題進行有效的探究,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數學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能力,養成主動思考、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好奇心強,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較差,學習興趣的培養是驅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不能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那么再好的問題設計也可能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問題設計的趣味性,可以通過一些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生活場景、社會潮流等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因素來進行問題設計,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的興趣,保障問題情境教學效果。
數學學科知識是具有層次性的,學生的思考過程也是層層遞進的,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創設時,應注意問題的設計應具有層次性和遞進性,依據教學內容層層展開,引導學生一步步思考,一步步得出結論,從而保障學生的思路能夠跟上教師提出的問題,對數學知識的思考具有連貫性,避免因問題內容間的斷層給學生的思考和結論的得出帶來困難。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探索能力與探索欲望也很強烈,如果能夠很好的利用這個階段小學生的特點,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氛圍,將會對問題情境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在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及在課上進行提問時,應注重課堂氛圍的打造,為學生營造的輕松、活躍的課堂氣氛,態度溫和具有親和力,問題提出的過程不要給學生造成壓力,更不要強迫學生進行回答,而是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如果學生答對了問題,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如果學生答錯了,也不要苛責,而是幫助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找出正確的答案。課上提問應本著平等、公正的原則,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答題機會,不要以學習成績對學生存在偏見和主觀印象,影響教師對學生的態度,而是應當以春風化雨的姿態為學生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分享思路,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提升學習能力。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應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的設計中,教師應盡量取材于生活,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現象進行問題的設計,提問的形式盡量生活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降低學生對問題理解的難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升問題情境教學的有效落地。
例如,在小學一年級下冊《一百以內的加減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情境設計為學生生活中常見的“超市購物”,給學生提供一些有趣的仿真購物玩具,如收銀機、購物卡、人民幣教具、商品等,由學生扮演收銀員和顧客,在購物的過程中設計“一百以內的加減法計算”的問題,并隨著學生的思考逐漸提高難度,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引發學生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數學課本中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以生動的形式進行呈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而將問題情境設計與多媒體手段相結合,可以將一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具象化,通過視頻、動畫等方式,將問題設計于趣味的教學視頻中,提高問題情境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小學二年級下冊“認識圖形”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選擇一些包含各種圖形的動畫片或教學小視頻,在觀看視頻前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動腦思考,找出自己看到的圖形,并說出它的名字,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應充分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與學習特點,注重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引導性、趣味性和遞進性,通過生活化的方式,結合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以科學合理的設計,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提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