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達彬
(廣西省河池市南丹縣羅富鎮文化體育和廣播電視站,廣西 南丹 547208)
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下,我國人民的物質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生活水平也相應地得到提升,人們在生活和思想上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同時,信息時代的到來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人們的工作時間,使人們能夠擁有更多的時間來推進文化活動的開展,對文化的需求也進一步增加[1]。鄉鎮地區在經濟發展支持下也逐漸開展一系列群眾文化,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使鄉鎮文化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鄉鎮文化干部隊伍素質不斷增強、鄉鎮文化和旅游經濟發展有效結合在一起,打造了獨具地方特色的鄉鎮文化,鄉鎮信息化工程發展建設速度加快,鄉鎮廣播和電視的覆蓋率不斷提升。
在如今社會快速發展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正在不斷提升,同時對精神的需求以及文化的需求也有著更高要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對文化的需求已經超過對精神的需求。因為,在如今人們的物質需求已經逐漸在得到滿足,因此,文化需求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在鄉鎮文化站群眾文化工作當中,人們對文化的需求量正在逐漸提升。在鄉村地區人們將會花費更少的時間工作,在參加文化活動當中投入到量的時間與精力。
在鄉鎮人民生活見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增多下,一般性的群眾文化活動難以滿足鄉鎮人們的精神需求,因而在以往的鄉鎮群眾文化基礎上需要相關人員進一步創新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形式[2]。
當前制約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因素是一些部門對此重視不夠,地方政府并未將群眾文化活動當作重要的戰略任務,只是將其作為與經濟建設不相關的任務,一些部門缺乏有效的長遠機制。因此,收到的效果并不明顯。同時,因為長期缺乏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導致許多地方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經費預算不足,地方政府經費有限就很難滿足當地群眾的需要。因此,導致正常的群眾文化活動不能正常地開展。最嚴重的,一些地區都是群眾自己出錢、出力購買運動的道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群眾的積極性。
現階段來看,雖然基層鄉鎮開始重視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但是群眾文化輔導的質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一方面,基層鄉鎮對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缺乏全面的認識,偏重于文化的教育和宣傳,對群眾的接受情況缺少相應的考證;另一方面,群眾的體驗程度不高,基層鄉鎮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流于形式,反饋渠道單一,無法實現文化輔導的深化[3]。
鄉鎮群眾文化站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始終秉承國家的方針、政策和路線要求,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不斷創新鄉鎮群眾文化站管理理念。第一,黨和政府要加強對鄉鎮群眾文化站建設工作的理念創新。鄉鎮群眾文化站建設發展要秉承人本主義工作模式,結合人民群眾的需求來不斷擴充鄉鎮群眾文化站的群眾活動內容[4]。第二,創設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鄉鎮文化服務體系,強化對鄉鎮文化內在發展理念和運行規律的重視,將鄉鎮文化和其他文化發展相區別,凸顯出鄉鎮文化在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中的作用。第三,鄉鎮群眾文化站文化建設需要和國內鄉鎮文化建設實際情況結合在一起,促使鄉鎮群眾文化能夠更好的發展。
群眾對于文化活動的參與意識越來越強烈,參與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漲。但是依然還有很多群眾對于群眾文化活動知之甚少,了解的途徑有限。為此,文化館等群眾文化服務機構應該不斷地擴大宣傳范圍,加大群眾文化的宣傳力度,更廣泛地召集人民群眾,號召人民群眾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建設中來,并且讓人民群眾為活動建設提出自己的意見,使所建設的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集中民智,這有利于所建設的群眾文化活動更加符合民意。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人民群眾能夠產生豐富的體驗,他們積極投身到文化活動中來,不僅能夠享受文化所帶來的樂趣,也能夠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為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與文化品牌的打造建言獻策。
針對當前我國群眾文化組織活動參與程度不高的問題,在新時代,文化主管部門應當加大創新力度,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組織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首先,文化主管部門要尊重廣大群眾的意見與建議,了解群眾真正喜愛的群眾文化形式,針對群眾喜愛的方向制定詳細的方案,從而滿足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5]。其次,在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的時候,可以針對不同的類型組織活動,比如女性群體可以組織其跳廣場舞、鋼琴等,男性群體可以組織其下象棋、圍棋等。年輕的女性群體可以組織其參與舞蹈比賽和朗誦比賽等。同時,還可以與當地的企業與商家進行合作,通過拉動投資,獲取更加豐富的資源,從而開辦質量更高、更好地群眾文化組織活動。企業對于群眾文化組織活動的支持間接在為群眾文化活動宣傳,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此基礎上擴大規模。
綜上所述,結合鄉鎮地區群眾文化開展特點,在分析文化站在鄉鎮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作用的基礎上,從多個方面思考怎樣優化鄉鎮群眾文化站的建設,旨在能夠更好地促進和諧文化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