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呼倫貝爾市公路管理局那吉屯公路養護管理處,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在公路建成通車以后,公路的配套設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如果不進行及時的養護,就會對公路暢通運行造成影響。在對公路進行管理中,通過對公路進行養護和維修,可以更好的提升公路的使用壽命,保證公路交通穩定運行。
(一)防護設備
為了保證行車安全,避免車輛碰撞和傷及行人等,或因失誤而駛出路外的事故,在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帶及高速、一級公路的路基邊緣及其他各級公路的急彎、陡坡、狹路、視線不足、橋頭引道、高路堤、交叉口地形險峻等地段,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護欄、護柱、護墻等安全設施,以增強司機在危險地段行車的安全感。
防護設備除在日常巡回時檢查有無異常情況外,還應每隔2~3個月進行定期檢查。檢查各類防護設備的損壞或變形情況、護欄的立柱與水平構件的緊固狀況、污穢程度及油漆損壞狀況、拉索的松弛程度、護欄及反光膜的缺損情況等,并加強養護與修理。要經常清除護欄周圍的雜草、雜物、護欄表面油漆損壞,應及時修補,反光膜脫落,隨時補貼;由于公路標高調整,原護欄高度不符合規定時,應對護欄的高度予以調整;由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災害造成護欄缺損或變形應及時修復或更換、銹蝕嚴重的護欄應給予更換。護欄表面油漆損壞除應及時用速干油漆修補外,還應定期重新油漆。重新油漆的周期可根據當地氣候的特點、護欄污染褪色程度、油漆質量而定,一般每隔1~2個月重新油漆一次。在交通量大及容易受到有害氣體、鹽腐蝕的路段護欄,油漆的周期應相應縮短。
(二)照明設備
為使夜間交通暢通和保證行車安全,在運輸特別繁忙和重要的路段內。可按一定間距設置路燈,使整個路段得以照明;在有條件的交叉路口、立交橋、隧道和大橋等處,可采用局部照明。照明設施的檢查包括:高燈情況、燈具、線路、電線桿等設施的安裝及損壞情況,配電盤的襯墊、開關、電磁接觸器等是否良好。并定出保養檢修計劃,設法使照明設備經常處于完好狀態。對不亮的燈泡,應盡快更換,由于交通事故,照明設備遭受損壞時,應及時處理。
(一)交通標志是最基礎的公路沿線上常見的標志之一,它能夠給駕駛人員提供基本的道路信息和限速示警等信息,使得行車的過程更加順暢和安全,能夠維持比較平穩的駕駛模式,而針對這些標志的維護措施主要就是要保障設施上的文字、符號和數字等信息清晰無誤,維護人員可以通過噴漆或者加深、加粗字體來保障信息的醒目和可視性。
(二)在路面上標線是指引交通的重要設施,根據不同線條的具體作用和功能,維護人員只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定期做好噴涂和刷漆,防止出現偏差和錯誤即可,尤其要注意不同線條的規定顏色,不同顏色代表這不同的含義和作用,不能混淆打亂,在維護保養中要注意區分這些不同顏色所象征的意義。
(一)建立完善的公路養護管理制度
科學有效的制度建設是保證公路養護的前提,更是做好養護管理工作的基礎。通過有效的制度規范,能夠約束管理行為,保證管理效能。養護工作具有系統性,全局性,良好的規章制度能使各部門工作正常銜接,避免互相扯皮、推諉,避免出現工作遺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二)必須走機械化養護的路子
公路建設已經引進了大量的機械設備,但是養護工作卻很少投入,公路損壞后無法及時得到修復,特別是路面部分損壞極易造成交通事故。要改變以往養護用人工,運輸靠四輪,管理憑經驗的做法,要不斷引進先進的洗刨機、壓路機、攤鋪機、拌和樓等,保證養護質量,減少人工勞動。
(三)提高養護管理技術
先進適用的養護技術,能夠保證公路養護更加標準規范,實現高效的綜合性服務。公路養護中,要利用現代科技,地理信息系統(GIS-T)能夠促進公路養護科技化智能化。利用高精度傳感器、雷達技術、RS 技術等高科技手段,實現人工檢測向自動化檢測轉化。推廣使用國外高等級公路養護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四)養護作業時養護作業區的安全布置工作
一是加強安全設施。如可以增加車載式碰撞緩沖裝置。針對死亡事故較多的情況,車載式碰撞緩沖裝置能夠有效緩解車輛撞擊,減小死亡事故的可能性。二是限速。須在作業區上游加強限速措施,如設置減速帶。三是臨時定點和移動養護。應在上游過渡區內設置移動式標志車。標志車后部需配置閃爍箭頭燈、回轉風扇燈等警示設備及簡易式防撞裝置。四是養護人員安全教育。首先養護維修作業人員必須穿帶有反光標志的服裝。另外,養護公司需定期開展對養護維修作業人員的培訓,加強安全教育。
公路沿線設施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保障行車安全和交通暢通具有重要意義。因此, 公路沿線設施應經常保持完整且處于良好狀況。從養護管理方面來講,沿線設施如有損壞要及時修理或更換,設施不全或沒有設施的,要根據公路的性質、技術等級和使用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增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