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實驗小學 喬韓秦璟
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過程一般是在課堂中進行開展的,但是學生的學習不局限于課堂,需要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理論與觀念,并根據這些理論、觀念在生活中進行實踐的鍛煉。因此,在教師的教學中,需要將教學進行廣度與深度的延伸,使得教學的效力與觸角真正能夠滲透在學生的生活當中,在學生的實踐中,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家長的作用,與家長進行家校之間的及時互動與聯合。
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內容編訂,一般是根據學生現實年齡中的成長需求來確定的,因此,在不同的課程階段,教學中要求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實現階梯式的增長。在筆者的教學中,發現教學的內容偏重于實踐,然而教學的主要場所卻局限在課堂中,這個問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課程學習目標的實現較難。面對于這樣的教學現狀,筆者從實踐以及理論分析的角度進行了一些策略的研究,能夠對于教學有所幫助。
在課程的學習中,中年級階段的內容有關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由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我管理的實踐能力,因此理論知識的學習僅僅是在其腦海中明確了這一理念,對于實踐的提升幫有限。因此,在課堂的教學中,筆者應用課堂的真實環境與虛擬環境構建兩種手法,引導學生展開實踐。
例如,應用課堂中的物品,引導學生進行整理物品的實踐。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從條理能力的提升開始構建,個人物品的整理與安排就能夠體現出學生的實踐水平。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于自己的書包、文具等物品進行整理,并且建立一個表格,將自己日常學習中所需要的物品羅列其中,根據這個表格進行初步的個人物品管理。事實上,在學生實際的整理過程中,筆者發現家長幫助學生整理學習用品的狀況仍舊存在,學生在自我用品的使用與管理中經常出現物品遺失的現象,因此物品的及時整理以及物品檔案的建立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初步的物品管理。于此同時,筆者發現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其在物品的管理上通常具有較高的條理性。
應用虛擬的場景設置,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的管理。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設置學生的周末場景,獨自處于家中的行為規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準備飲品、聽英語、完成房間的掃除、接待同學,時間是下午的兩點到四點鐘。場景的設置需要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況相吻合,在時間的規劃中將理由進行說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 要注重突出學生主體, 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 、勇于實踐, 但同時也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內容,不僅是需要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進行實踐并且體驗,更需要學生在逐漸的學習中能夠掌握活動實踐的要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思維以及習慣,使得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產生真正的效力。因此,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學習場所進行延伸化,通過與其他教師、學生的家長的合作使得學生能夠取得足夠的實踐機會。
仍舊以自我管理能力的掌握為例,在家庭的生活中,學生需要將自我管理整理的能力拓展到自我的生活空間中,完成自我生活用品等的整理與管理。教師需要與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就學生的實踐狀況進行評價,這一評價的內容也可以體現在學生學期末的綜合考評中。此外,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師也需要與其他的科任教師進行合作,將綜合實踐課程中自我管理習慣的培養做成板報或者其他宣傳物品的形式,在班級中展示,并由全體教師共同監督學生的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全新的理念和實施方式,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帶來新的亮點,同時也給學校、教師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近年來,學校和教師們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少,需要不斷研究、總結和探索,需要學校和教師共同努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