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徽縣嘉陵鎮明德小學 楊鳳琴
隨著國家對農村兒童教育重視的提高、投入的不斷增加,農村兒童普遍學習習慣差成為制約農村兒童教育發展的一大因素。生活在農村的大部分兒童,普遍存在習慣培養環境較差;家長教育思想和理念落后,致使習慣培養認識不深、方法不當;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及隔代喂養數目較多,祖父母過于溺愛且習慣培養意識淡薄等問題,使農村兒童良好習慣形成先天不足。而小學生可塑性、親師性強,雖易沾染各種不良習慣,但也易形成良好的習慣。
身為農村語文教師,我們應把語文課堂作為主陣地,極大地創造有利條件,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成長發展。下面我結合多年一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經驗,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寫字,作為語文基本功,更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良好的書寫習慣應從最基本處著手。初學寫字,應把每個字的筆順寫正確,并將書法知識參透在書寫教學中。教導學生在日常書寫中注重觀察、規范書寫、學會書寫的運筆。教師在作業批改時不光注重書寫的正確與否,更應重視書寫是否規范和美觀。另外,環境影響也不容小覷。課堂中進行書寫評比,形成良性競技環境,激發學生書寫興趣;教室及家中學習區域張貼字帖,構建良好書寫環境;引導家長嚴把家庭作業關,便于鞏固書寫習慣。生活中也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觀察所看到的漂亮的字,從字體中感受美,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養成寫字的良好習慣。
不管課內外,教師都應讓學生明白良好的交談建立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要有意訓練學生的聽力,考慮到小學生年齡特點,教師應用飽滿的精神、生動的語言、靈活的方法、豐富的教具,使課堂教學引人入勝,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并設立多種獎勵方法,適時獎勵聽課認真的學生,讓學生在良好競爭機制中自我約束,促使他們養成認真聽的好習慣。因為學生要想參與課堂內外的討論或交流,都需先靜心聽取他人發言,才能充分理解,進而進行綜合思維,方能流暢表達,最終達到互動協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亦是如此。課前預習,會對所學內容有所熟悉、有所理解。帶著這些熟悉和理解聽課,可以糾正之前理解錯的、補充遺漏的、抓準重點、深刻理解難點,學生收獲會更大。教師應重視預習,可在校內抽出時間引導學生預習(早自習、下午自習組織學生整體讀);在小組內以互讀互問互答的形式促使預習;以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要求家長督促其高質量完成。
為使學生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教師和家長,必須常抓不懈,嚴格要求。開始作業時,讓學生自己備好學習用品、相關工具書、上好廁所、喝好水等杜絕他們可能會找的借口;可根據作業量和學生平常習慣限定時間,以提高書寫速度;做到寫前先復習回顧,寫中有問題做好標記或記錄,寫后集中發問和解決。作業完成后,對學生做得好的地方提出表揚和獎勵,以肯定他們好的行為。對做得不足的地方提出改正建議,鼓勵下次注意。時間一長,很多行為自然會逐漸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學生高質量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也就逐漸養成了。另外,我們也應將幫助學生檢查糾正錯誤、給出評價逐步轉化為引導學生自我審查、自我糾錯、自我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更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
對于農村生活的孩子,因為好多家長常年在外,從小就沒有養成愛好閱讀的習慣,所以造成了先天不足。通過這幾年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潛心學習和對工作上的經驗總結,讓我更加堅信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對語文的重要性,我們不只要求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多讀書,更應指導學生如何讀,推薦適合他們讀的書及教他們讀書的方法。指導學生邊讀邊記,引導他們做好讀書摘要、記好筆記、書寫心得體會及讀后感。使他們形成讀寫并用、讀書動筆、讀書思考的習慣。這更便于他們抓住重點、深刻思考。教學中,我們借助教材,訓練學生掌握精讀、略讀、瀏覽、默讀等閱讀方法,提高他們的閱讀技能和效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語文學習在于循序漸進、日積月累。小學階段正是每個人記憶的黃金期,我們更應抓緊這個關鍵時期,培養學生背誦的習慣。引導學生課內欣賞、品鑒美,課外尋找、發現美。從古典詩詞到現代詩歌;從名家名篇到無名好文;從好詞佳句到整段整章;從課內教材到課外讀物;多背多記多積累。班級中也可開展想關活動,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誠然,在習慣培養的長期反復訓練中,我們必然會遇到松懈、疲沓、漫不經心、索然、寡味等各種困難和問題。因此,我們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激發學生的興趣,這樣才有助于克服以上困難、杜絕一切因素影響好習慣的形成。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關鍵。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身受益。因此,我們更要家校聯手,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