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阿芳
(廣西崇左市寧明縣教育局,廣西 崇左 532599)
隨著我國教育部新課改的提出,小學德育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學校以及家長的重視,小學班主任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并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真正為小學生的素質發展做出貢獻。提高小學德育教育不但要改變小學班主任的德育目標,即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變為能力,還應注重改革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存進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學班主任實施激勵策略對德育教育的作用,目的在提高小學生的品德,并在德育教學活動中收獲更多的知識,促進自身的健康成長。
目前的小學德育教育模式普遍是教師一人主導的方法,學生參與度不高,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學知識。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德育教育過程中失去了自主發言權,同時也喪失了學習興趣。這種情況導致學生接受的德育教育只是表面化,學生落實不到真正的實際生活中,造成“學而無功”的情況。因此,小學班主任可以適當采取激勵策略,遵循鼓勵及時性原則,針對小學生自身特點以及周圍失去進行及時激勵,加強激勵策略的實踐性。適當的激勵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對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推進作用。
一般來說,小學班主任擔當了小學生文化知識以及德育素質的教育任務。但目前我國小學班主任為了激勵學生遵守道德而實施的激勵策略不夠完善,太過表面化,具體體現在學校實施的德育激勵項目太少,學校也沒有具體的德育激勵政策,德育記錄過程不完善等問題。這些種種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班主任實施德育激勵策略,影響小學生的德育發展。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完善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為德育教育的順利開展鋪好道路。
從學校方面來看,學校并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的德育教育組織,這也是影響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良好進展的原因之一。學校對德育教育工作不重視,只是一味的為提高學生的成績做出教學改善。因此也沒有完善的激勵制度與德語教學制度。此外,大部分學校普遍的德育教育知識通過一些講座來進行,沒有具體的實踐行動。德育教育一般也只針對犯錯誤的學生上,預見性較差,德育教育工作成效不明顯。
德育教育要想得到良好的發展,就要立足于實踐之本,并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出來。因此,小學班主任應根據小學生的自身特點,并通過日常生活看展有效的激勵策略,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例如,教師根據班級中性格較為孤僻的學生,要努力發現這類學生的自身優點。例如,教師可以教育小學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良好品格。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養激勵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行為。小學班主任要注重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對垃圾分類處理得當的學生不吝嗇口頭表揚,對主動撿垃圾的學生進行班級內鼓勵等激勵政策。班主任也要引導學生回家后幫助家長干活,通過制定積分制度,在年末綜合考核后給學生一些獎勵。這種激勵方式可以有效的促進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良好的道德規范。
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激勵策略的制定方法以及執行質量會大大影響其教學效果。因此,小學班主任也要注重改善激勵策略的制定制度,提高激勵策略的執行力度。小學班主任在制度合理的激勵制度時,要依據班級情況,并從學生角度出發,保證激勵策略可以有效的實施。班主任要認識到給予學生物質激勵,只是起到了表面的激勵作用,但精神上的鼓勵對小學生來說更加有效,精神獎勵也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影響。
小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非常明顯,小學班主任要依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激勵策略,可以大大提高激勵策略的有效性。例如班主任在面對一些自身德育素質較好的學生時,可以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身素質更上一層樓;小學班主任在面對日常表現不太好的學生時,首先要給他們制定一個可完成性目標,在學生完成目標后給予鼓勵,循序漸進的引導此類學生提高自身素養。針對性的實施激勵策略,可以打消一些“品格較差學生”的內心恐懼感,讓這些學生更有信心的完成目標。因此,班主任因人而異的教育目標是實施激勵策略的重要方面。
眾所周知,小學生的德育素質對于小學生的前途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班主任作為整個班級的管理核心,必須擔負起德育教育的重任。雖然我國小學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存在很多不足,但隨著班主任的不斷努力,學校德育組織的不斷完善,相信不久的將來,小學生的德育素質教育黑會更上一層樓。但是,目前我國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還存在著諸問題,如學校德育組織不完善,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策略缺乏實踐等,只有在生活實際、學生心靈、德育自律上全方位的實施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激勵策略,才能夠真正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的激勵效果,促進小學生德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