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菊
科學課“好玩”展現的是科學學科自身價值,“玩好”則是發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學生只有在科學課好玩的基礎上才能“玩好”科學課。如何讓科學課真正“好玩”起來?又如何讓學生“玩好”科學課呢?下面就以我執教的《大氣壓力》一課為例,談談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感想。
首先,探究內容應是學生可以學,學得會,符合其認知規律。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四年級的兒童處于從具體形象思維發展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此時他們不僅能對直觀感知的事實進行解釋,而且能對言語提供的事實運用演繹推理進行解釋。正是基于此,教師選擇了探究大氣壓力,它雖然是無形的,看不見摸不著,但能通過它對物體的作用來感知。因為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所以力學的內容他們可以學,也學得會。
其次,選擇的探究內容應符合洛克定律。洛克定律又稱“籃球架”原理。正是籃球架有一個只有跳一跳才夠得到的高度,才使籃球運動成為世界性的體育項目。事實如此,內容太簡單,容易讓人失去興趣;內容太難,容易讓人半途而廢。所以,選擇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內容,對學生最有吸引力。大氣壓力與地球引力、摩擦力一樣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力,但大氣壓力相比這兩個力又稍顯復雜,如它的方向、它對物體的作用、影響它大小的因素等。所以,學生在學習了蘇教版四下《無處不在的力》單元基礎上,再探究大氣壓力,就需要“跳一跳”了,這能增加學生的探究興趣。當然,難度也不能太大,應適宜。
科學探究是嚴謹求實的,但探究的過程和形式并不刻板模式化,而是類型多樣,充滿樂趣的,這正是學生覺得科學課好玩的原因所在。在設計有效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活動基礎上,教師再施以恰當的組織和引導,讓學生在“好玩”的探究活動中“玩好”也就水到渠成了。如何設計“好玩”的探究活動,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科學課程最基本的特點是從兒童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學習活動,以學生先前的經驗為起點,從他們熟悉的具體事物中展開探究。《大氣壓力》一課中,教師就盡量選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材料來開展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大氣壓力的探究一下就有了親近感。如設計吸飲料,讓學生體驗大氣壓力與我們生活有關;再如吸盤承重環節,選取掛的重物是礦泉水,相比實驗室常用的鉤碼,它更富生活氣息,學生對重量的感知更直觀。利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來進行探究活動,可以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無處不在,無時不可。
教學中有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探究活動,讓學生利用更多的大腦通路來處理學習信息,建立起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刻記憶,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在教學《大氣壓力》時,教師以覆杯實驗引入新課,學生猜測到可能與空氣有關后,將裝置放入真空罩中抽去空氣,學生親眼看見杯子里的水掉了下來,一下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大氣壓力的活動中來。接下來的吸飲料環節,讓學生用嘴對抗大氣壓力,體驗沒有大氣壓力時吸飲料的困難程度,讓他們再次感知大氣壓力的存在和作用。在認識大氣壓力的方向和大小環節,學生更是多感官參與,把探究活動變成一種自我需要,提升了探究能力。
科學課上的探究活動,重視圍繞核心概念組織活動,而非毫無思維含量的游戲式活動。《大氣壓力》的活動設計前后呼應,相互關聯,每個活動圍繞大氣壓力這條主線,都有立意,學生一步步地探究,也讓這個無形的力逐漸顯出“形”來。本課有三個活動都采用正反證法,激發了學生探究興趣,更重要的是滲透正反思維的方式,讓他們運用到今后的探究活動中去。如活動中讓學生先體驗沒有大氣壓力的幫助吸飲料的困難,再體驗有大氣壓力吸飲料的輕松,通過對比,體驗其對生活的重要性。學生經歷先猜想,再正反兩方面驗證,最后解釋,充分體驗到思維的樂趣。這樣的設計,在教師的引領下,思維含量十足。
營造寬松、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的活躍,發揮他們的潛能,有利于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只有在“好玩”的氛圍中,學生才會覺得“科學好玩”,從而“玩好科學”。
首先,創設讓學生“敢玩”“想玩”的環境。整堂課探究活動的設計、立意、選材都生活化,沒有操作上的難度,這就消除了學生縮手縮腳的畏難情緒,從而能放開手腳去投入到對大氣壓力的探究活動中去。如探究大氣壓力的方向和大小環節,教師出示材料:木板、吸盤(有大有小)、水、試管、小塑料片,并提問:你們能利用這些材料尋找到大氣壓力的蹤跡,感受一下它的方向和大小嗎?一下就激起了學生的挑戰欲望。活動過程中,人人參與,動手動腦,吸盤吸在木板上,拉下來很費勁;試管裝滿水,蓋上小塑料片,無論朝哪個方向,水都不掉下來。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力很大、方向是四面八方。
其次,成為“好玩”的老師。四年級的孩子具有較強的向師性,學生常常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他所任教的學科。科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因為在孩子心中科學老師是本百科全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當然,親切的表情,機智幽默的語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樣能拉近師生距離,讓他們愿意在你的引領下踏上充滿樂趣的科學探究之路。
總之,科學教師應始終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努力讓科學課“好玩”起來,展現科學學科的魅力,通過深研教材,精心設計“好玩”的探究活動,才能讓學生“玩好”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