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珍
寫作是人類表達訴求與口語平等并列的一種方式,二者相較,其憑借對中心主題之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的設計更能賦予表達全面性、清晰性與深刻性。與此同時,深化主體思維,促進主體語言能力發展,同時記錄傳遞生活、社會與世界,進而構成文學與人類文化。所以,此必為語文教育之重點。而如何在小學教育階段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習作領域,進行良好的習作起點的啟蒙,則為教師寫作教學之核心。師生共促對主體、主導者作用的結合發揮使其成為符合教育規律的良性起點寫作模式。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句基礎與自主思想情感感知和表達能力,所以此學段為真正寫作教學的起點。起點之意,便為必有外人之入門引導,亦必有主體之自主內化,此即是師生共促的良性教學模式之基。教師依據深厚的專業寫作知識與教學能力給學生指引方向、提供范例,學生按照既定方向自主探索、實踐與驗證,則必有明顯的起點塑造之效。下面,我便從素材積累、事物觀察與恰當表達此邏輯排列的三要素為綱,對此模式下的三年級起點良性寫作教學詳做闡述。
素材是寫作的基礎,無素材的寫作一如“巧婦難為之炊”,即便有長篇大論的軀殼,也由于內在的空洞虛無而經不起絲毫的推敲。所以,學生素材與對其挖掘記錄的意識與能力的強弱將直接影響其對表達的興趣以及表達內容的質量。基于此,在師生共促模式下,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進行有意識的素材拓展,以在提升學生素材感知力的同時,通過多樣化的方式督促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主進行素材累積,以逐步使其具備“內在的營養”,由“扶持蹣跚”轉向“獨立行走”。
例如:在《第八次》一文的教學中,為深化“堅持”的主題,同時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我在講解了布魯斯王子八次打仗與蜘蛛八次結網的事件之后,還利用多媒體聲情并茂的功能,向同學們展示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坎坷的求學歷程。其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經過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依舊憑借永不放棄的精神成為幾乎享譽全球的商業大亨。除此之外,我還引入了王羲之、海倫·凱樂、司馬光等古今中外的事例,以促進同學們對堅持的深入解讀與素材意識的提升。在此之后,我卻并未讓同學們去自主搜集此類關于名人堅持的案例,而是去日常生活中發現、體驗一點一滴的事件和感受。如爸媽每天接送自己上下學、媽媽對每餐的精心制作、每天的學習和工作等都有權利成為入文之材,因為寫作本身即是呈現人們習以為常而被忽略的東西、使其重現價值與意味的過程,亦是寫作主體自由的詮釋、抒發過程。如此,教師指引下的學生自主探索素材的能力將為寫作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讓同學們不再因為“無所寫”而抗拒寫作。
對素材運用的深度乃為素材累積的重點意義,而對大量素材的單純排列也終是泛泛膚淺之談,無法滿足對文章深度與質量的要求。而此恰是三年級學生由于自身的認知局限在寫作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問題。針對此,在師生共促模式下,教師應通過引導學生對課內文章描寫事物、事件等方法的分析與組織學生開展自主觀察的途徑,逐步教會學生如何進行相對細致、全面、有針對性的觀察和表達。
例如:在《石榴》一文的教學中,我便引導同學們對作者刻畫石榴的視角進行了剖析。我先讓同學們概括第二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的段意:春天石榴樹枝葉的萌芽與夏天石榴花繁盛地開放;石榴花謝,石榴果結,果皮與果實伴隨成長發生的顏色和形態的改變;摘取石榴,石榴籽的形態與味道。在此段意概括結束后,我便又讓同學們總結作者對“石榴”的描寫順序:按時間順序寫其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呈現形態。除此之外,我還讓同學們賞析文章第三自然段對石榴皮的描寫:“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并利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了對應此的石榴皮顏色變化過程圖景。之后,再讓其感受作者對此表達的細膩和深入。而且在本文教學結束之后,我讓同學們在校園或小區撿一片落葉或者其他植物,認真觀察其特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文章寫作,如從外到內,從萌芽到凋落等。如此,教師引導下的典例分析與自主觀察及寫作訓練將大大提升同學們進行素材處理、運用素材的能力與細心觀察生活的意識。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在素材具備與寫作方法掌握之后還需得完備的一項內容,是“意”外之“辭”,恰當的寫作語言便是“辭能達意”。此在新課標中的體現為: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但三年級學生還尚未具有成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因此,在此寫作起點階段,在師生共促模式下,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賞析、積累好詞好句,同時充分運用新課標“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的要求,給學生的語言運用預留空間,鼓勵其自由發揮進行寫作表達。
例如:還是在《石榴》一文的講解中,我引導同學們對其中“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裂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與“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的句子進行了著重的分析。如我讓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石榴花開的形態,大多為“紅紅的顏色”“開得旺盛”等,再與本文之“活潑的小喇叭,鼓著勁兒吹”的語言表達進行對比,同學們便在對比和想象中能夠進一步感知此比喻與動態性賦予對石榴花生命感的彰顯。在對此的分析結束之后,我又讓同學們將其摘抄在其好詞好句積累本上。除此之外,我讓同學們還準備了一個隨筆口袋本隨身攜帶,以將日常突發的感觸或情感用任何形式的語言隨時記錄下來。如此,在讓學生學習、汲取好的語言表達的同時又不泯滅其個性化的自由語言風格。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師生共促的三年級起點寫作教學將素材積累、事物觀察與恰當表達作為三個互有邏輯關聯的教學節點,全面保障了學生對初步寫作技能的有效接受與啟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