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進步,會直接提升人們生活的水準和質量。這就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學生在學校中受到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小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是學生學校教育的啟蒙和奠定基礎的階段,因此,學生在小學階段的學習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小學科學課堂會在教學中逐漸建立、轉變學生的科學思維模式,強化學生在學校學習中的創新思想,所以學校在日常教學工作的安排上,一定要充分重視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主要講述了在新課程背景下,科學課堂中教師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在小學的日常教學科目安排上,我國越來越重視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活動的安排。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不斷提升學生在校學習的綜合素養與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好奇和熱愛,進而為學生以后的成長道路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還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能力。小學學??茖W課堂的設置,有助于積累和提高學生的個人知識儲備與技能,提升和建立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科學精神,也就是增強其核心素養。
學校在日常的學校教學學科的安排上,設置科學教學學科的目的就是為了不斷地在日常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學研究的意識。因為科學學科的學習、進步和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階梯,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也會給人類的生活和社會進步帶來不斷變化。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對社會的接觸相對較少,像是一張沒有任何色彩的白紙,因此,學校就可以在教學中加大力度重視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使小學生逐漸明白科學學習的重要性,同時為小學生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小學科學,特別是低年段教學,在課堂上設置教學情境,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彪S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小學生從書本獲得知識變得非常容易,可是,知識浮于表面,不能為形成學生“三觀”提供更多能量。因此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設置恰當、有趣、貼合生活的教學情境,建構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真實接觸學科知識的機會,也就是說增添學生在科學學科中的熟悉感,讓紙上的知識“接地氣”,是教師提升小學生在科學學習課堂中教學有效性的正確方式。
在二年級上冊知識點“這是誰的葉”的教學中,單元一開始,教師就可以在班級中設立一個“班級小花園”,再在當課課堂中設置教學小游戲——“花園密探”,引導小學生不斷地探索葉子的由來、形狀、特點,提升課堂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后面“知識拓展”的環節,通過“裝扮小花園”的交互式趣味游戲,讓學生把不同葉子歸放到自己的枝條上,盡可能地激發學生更多的興趣。這樣在課堂中設置恰當、有趣、貼合生活的教學情境,能夠培養小學生在科學課堂學習中的興趣,同時能激發學生參與科學課堂的熱情,如此就能實現在課堂中提升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小學科學教師要想在教學中逐步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就應當在課堂中充分應用好各項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在平時生活中,教師應該留心觀察先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發展和運用,甚至可以在課堂上創意使用非教學軟件。在應用先進教學手段的同時,要注意轉變教學觀念,打破傳統的科學課堂教學形式,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與學生的科學日常學習結合在一起。講授時,教師將重難點以視頻或者圖片的形式向學生展示出來;實驗時,教師將小組合作實時以數據形式展示出來;拓展時,教師將學生實踐過程通過媒體記錄下來……教師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大大減少板書時間,多種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能最大可能地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質量,向40 分鐘要質量,要效率。
例如:在知識點“觀察一棵植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應用多媒體的形式進行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聚焦環節,向學生展示要觀察的植物的實物,這樣讓學生對要觀察的植物產生初步的了解。之后,在課堂中再利用植物圖片和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討論,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細致觀察,全面、有序地描述植物的特征,甚至可以利用AR 技術,讓學生能夠在自己小組的平板電腦上點擊植物,翻轉植物形態,進行360°的全方位觀察;有些教學軟件還能提供較為專業的詞匯推介,對學生后面發言中使用謹慎、精確、全面的描述有些幫助。
綜上所述,小學學校的教學進行了多次的改革,也逐漸形成新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逐漸地轉變教學形式,會讓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更加深刻。科學學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教學,會讓學生更加熱愛科學內容的學習,同時在教學中促使學生不斷地自主探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不斷地喚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進行科學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在小學科學教師不斷地轉變教學方式的基礎上,要注意不斷地提升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進而提升學生在科學課堂中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