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佳
近年來逐步推廣的“未來教室”,為創造教學提供了較好的教學平臺。本文將以蘇教版數學六年級《圓柱和圓錐整理與練習》一課為依托,簡要討論“未來教室”在小學數學創造教育中的應用。
陶行知先生在《創造的兒童教育》中提出,要通過解放大腦、雙眼、雙手、嘴、時間和空間來進一步解放兒童的創造力,而這也正是實施創造性教育的基本核心。同一課堂中,既要保證學困生在復習中鞏固舊知,又要讓學優生轉化并產生新鮮感,從而形成知識“網絡”,提高綜合運用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藝術性地處理課堂,讓學生多觀察、多畫圖、多交流、多思考。
復習不僅是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和方法進行整理和復習,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啟發學生產生新的思考,獲得新的認識,進而加深理解,提高能力。陶行知先生認為,解放兒童的大腦,對創造力的培養有極大的影響。而在《圓柱和圓錐整理與練習》一課中,有這樣一題:
有一根圓柱形木頭,結合圓柱和圓錐的知識,以及我們的生活實際,展開你們想象的翅膀,看看你能提出什么樣的實際問題來,并解答。
注意:抓住“削”“挖”“切”等動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的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間。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通過“大問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抓住“削”“挖”“切”等動作,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的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留下充分的探究空間。教師大膽地將問題拋給學生去提,完全放手讓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大膽沖破常規思路的束縛,改變固有的思維定式,讓學生充分展開聯想,發揮想象,多角度、全方位地提出問題,開展探究學習。在“未來教室”中,學生可以將提出的問題和結果通過手中的平板拍照上傳,及時分享給同學,教師也可以更快更全面地在教師端中選擇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全班交流。這樣的課堂,充分做到了問題空間的解放,學生思維的解放,學習方式的解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創造力。
在空間與圖形領域,很多時候,很多問題,首先需要學生認真地去觀察物體才能進一步思考。例如在《圓柱和圓錐整理與練習》一課中,有這樣一道習題:
一個圓柱形水桶,從外面量底面半徑是23 厘米,從里面量,底面半徑20 厘米,高6分米。
①給這個水桶加個蓋,就是求( )。
②給這個水桶加個箍,就是求( )。
③給這個桶的外面涂上油漆,就是求( )。
④這個水桶的所占空間,就是求( )。
⑤這個水桶能裝多少水,就是求( )。
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時候受限于觀察條件,學生特別是學困生,并不能真正地、很好地觀察這樣一個水桶,對水桶加蓋就是求底面積、水桶加箍就是求底面圓周長、水桶刷漆就是求一個底面加側面的面積,沒有一個直觀的感受。但在“未來教室”中,得益于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幫助,利用3D掃描技術,可以生成三維立體圖形。而教師通過StarC,E+智慧平臺等功能軟件,可以將生成的三維圖形推送到學生平板上。這樣通過更好的觀察,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地做到解放雙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在《數學課程標準》中的體現便是動手操作、自主實踐,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斷深化并升華知識與技能。在《圓柱和圓錐整理與練習》一課中,有這么一個環節:
提問:這一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拿出課前梳理的數學小報,小組內說一說。
出示:·圓柱和圓錐各有哪些特征?
·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解決有關表面積的實際問題要注意什么?
·你是怎樣發現圓柱、圓錐體積公式的?圓柱和圓錐體積公式間有什么聯系?
讓學生圍繞上面三個問題,展示數學小報,在小組里討論,并完成導學單填空。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利用“未來教室”中的多媒體技術,以雙屏甚至三屏的方式呈現學生課前整理的數學小報,展示交流。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解放學生的雙手,培養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這樣的設計不僅可以分解教學的難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有了一種操作實踐、合作交流的空間,再通過探討圓柱與圓錐的關系這類問題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圓錐關系的理解,溝通了兩個圖形間的聯系,從而提升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創造力的。
在傳統的班級授課制中,教學很多時候往往都是教師的舞臺,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是此類課堂的主旋律。但這樣的教學卻對學生思維創造力的提升產生了很大的限制。陶行知先生認為,解放兒童的嘴,讓他們充分地交流,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創造力。轉變授課方式,引導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課余時間,我們可以將課后的學習大膽地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積累。在《圓柱和圓錐整理與練習》一課中,教師通過“四單”設計,引導學生課前理學,課中探學,課后用學,課余延學。讓學生多利用自己的課外時間去感受,去消化,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不規定時間,不規定方式,不規定細節,只是讓學生利用“未來教室”強大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積累知識、經驗、技術,熟練應用搜集資料、處理信息、運用工具、系統思考等綜合能力,不再束縛學生的手腳,禁錮他們的思維,使之如傀儡般無法舒展。
最后,筆者認為通過“未來教室”這樣開放多元的學習平臺,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開放、多元、燦爛的學習氛圍,也讓每一位學生得以實現真實、自由、自主的陽光學習。通過這樣的學習,我們的每一位學生思維都得到了綻放。這樣的課堂也自然而然地充滿了挑戰,思維跌宕,激發創造力,整個課堂也煥發著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