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實驗中學 劉玉娥
在當今的社會環境中,人類真正的健康已不再僅僅指身體、生理方面的健康,同時還應包括心理方面的健康。因此,在高中階段肩負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命的班主任教師,應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情況。高中生在心理發育方面還處于不成熟、不穩定的狀態,心理壓力大,承受著來自高考、人際交往、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很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因此,班主任教師應在與學生溝通、交流時,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并給予針對性的疏導和排解,實現高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建設。
第一,自卑、抑郁。自卑、抑郁在現階段的高中生活中,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心理問題。高中階段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波動較大,對于社會信息的處理缺乏準確性,從而會產生不正確的自我認知,逐漸形成自卑、抑郁的心理問題。
第二,焦慮、易怒。高中階段的學生正面臨著高考,家庭、學校及社會都給予了充分的關注和重視,同時也為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精神壓力。當遇到考試成績不佳、考試發揮不正常的現象,學生焦慮、易怒的情緒就會更加鮮明地表現出來,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第三,自私、狹隘。高中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家長無微不至的照顧中成長的,這樣的家庭環境,很容易使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雖然在長期的學校教育中,其社會價值觀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但是在一定的競爭環境中,其自私、狹隘的心理還是會得到突出的表現。由此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人際交往,逐漸發展成為嚴重的心理疾病。
第一,充分重視心理健康的教育,以言傳身教進行正確的引導。班主任教師應在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學生的心理健康方面,更應傾注更多的關注和精力,來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應注重自身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和專業教學素質的提升,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展現較高水平的心理健康知識和教育手段,以此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分析和心理干預;應在工作中積極進行自我心態的良好調節,時時處處向學生展現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并通過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陽光的心理和堅韌的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加強溝通與交流,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發展不成熟,其心理情緒也不穩定,這就需要班主任教師應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細致觀察,并通過頻繁的溝通與交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其次,班主任教師為提高與學生的溝通效率,還應注重改善與學生的師生關系。只有對學生傾注更好的關愛和尊重,才能走入學生的內心,獲得學生的信賴和配合,從而更加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動態。最后,應充分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與學生家長加強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及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同時,還應對家長進行相關培訓和指導,使家庭教育成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助力和補充,共同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
總之,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班主任只有給予更多的關注和努力,就一定能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