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勇
“學校應為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經歷,發掘潛力,喚醒生涯發展意識,從而讓學生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這是上海市閔行中學校長何美龍一直堅守的教育理念。
上海市閔行中學創建于1928 年,學校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以學生為本,推進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生涯教育實踐。在何美龍的眼里,生涯教育不僅僅是升學教育或者職業規劃教育,這更是關乎青少年一生幸福的大工程,讓學業與職業生涯規劃有機融合,有組織、有目的地為學生系統規劃生涯發展,能夠引領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
“生涯教育在學校必須進行系統開展,它不是一項任務,不是一次活動,科學、完整而又系統的生涯課程體系,是實行生涯教育的重要依托。”閔行中學教師黃夢杰說,“我們學校的生涯課程體系包含兩個維度的內容,一是基礎型生涯校本課程,二是拓展型生涯校本課程。”
學校的基礎型生涯校本課程,以教師自主開發的《生涯與發展》系列叢書為課程素材,每周一課時,全體學生必修。這套課程素材的內容比較完整,包含高中適應、自我認知、外部探索、學會決策、志愿選擇、大學準備等內容。根據高中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各年級開設不同的主題,有針對性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進行生涯性探索和生涯發展規劃。針對高一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幫助學生適應高中生活,引導學生生涯覺醒、生涯選擇、生涯規劃,學會合理規劃學業;針對高二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幫助學生在人際、情緒、職業等方面提升內涵和能力,了解大學、專業、職業,初步確定人生目標;針對高三年級學生而言,主要是幫助學生確立升學目標和最初的職業理想,幫助學生學會應對壓力,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的關鍵選擇。學校依托這套課程素材進行課堂教學,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生涯發展素養,充分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學校的拓展型生涯校本課程包括團體生涯輔導、素質拓展、個性化訓練、生涯實踐。如針對學生干部的團體輔導和素質拓展課程,學校運用專業測量工具,選擇安排學生會、團委干部崗位的合適人選;開展學生會干部素質拓展戶外活動,定期進行學生會干部團體心理培訓,提高學生干部的領導能力。
學校邀請校友和社會各界專業人士為學生開設生涯講堂,學生通過間接經驗和榜樣對比,反思自我,激發內在需求,深化自我認知,盡早確立自己的生涯目標,并著手規劃自己的未來。同時,學校整合校內外各種資源,以學生社團、“校園Open Day”活動、南京和紹興生存實踐、學工學農、志愿者服務、海外課堂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多方位體驗實踐,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生涯實踐課程,開展課題研究,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實現實踐與理論的結合。
生涯教育引領青少年盡早找準自己的方向和定位,以興趣為伴,以信仰為友,預見自己,遇見未來,生涯課程體系就是聯通現在與未來的超鏈接。
“大多數的人就像是落葉一樣,在空中隨風飄蕩、翻飛、蕩漾,最后落到地上。一小部分人像是天上的星星,在一定的途徑上走,任何風都吹不到他們,在他們的內心有自己的引導者和方向。”這是德國文學家赫爾曼·黑塞在《流浪者之歌》中發出的感慨。追夢,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每個學生都是追夢人。閔行中學給學生帶來了追夢的雙翼——海外課堂研修。
與國際接軌,和世界對話,一直是閔行中學致力于為學生創建的發展目標,這對于目前就讀于復旦大學歷史學系的金希源同學來說,感受更為深刻。2017 年寒假,他和5 位同學一起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跟著高校教授開展了為期3 周的實驗研究。他們借助于海外課堂的視野拓展,回國后繼續通過網絡學習,并整理實驗數據,2018 年初他們在國際傳媒巨頭Elsevier 旗下工程材料學專業期刊《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的官網上正式發表了題為《碳基二維材料滲透膜中孔徑和滲透壓對水滲透性影響研究》的論文。
“我們此行參與的課題是‘海水淡化在石墨烯材料中的納米技術應用’,這個課題來自我們課本中學過的水擴散原理。科研既艱苦,又枯燥,我們每天都要面對成堆的數據,不斷進行運算、分析,稍有不慎,整個建構好的模型就可能需要推翻重做。在三周的時間里,我們碰到了近百次電腦報錯的情況,每次都要耐心地分析原因,找出問題,才能得到數據,并分析結論。”金希源敘述著自己的學習之旅。
高中時代所學的知識對于今后走上科研之路來說,僅僅是冰山一角,但是通過這樣的海外課堂研修,讓學生清楚自己離夢想的距離還有多遠,讓學生知道自己還有太多的知識要去學習,更加堅定了他們未來追夢的決心和毅力。誠如金希源同學所言,“未來,我也許會迎風長高,也許會步履艱難。不管怎樣,未來的我一定會感激這次經歷,它讓我開闊眼界,學會堅持,懂得用微笑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全身心投入學習是對我的一種勉勵,把握好當下,努力學習,提升自我,為自己開創一個美好的明天。”
“定將捷足隨途驥,哪有閑情逐野鷗。”海外課堂研修讓學生站在科研的制高點上俯瞰教育大地,讓他們懂得珍惜韶華、不負青春,有夢想就有目標,有希冀才有動力。新時代,每一個努力奔跑的追夢人都值得禮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引路人”,做“四有”好教師。因而,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更應當要有實施生涯教育的能力與素養。對此,閔行中學有著自己的獨特措施。
“聽到‘生涯教育’,我的第一反應是‘就業規劃’,感覺就是去指導學生今后的就業。數學作為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很多學生認為實用性不強。事實上,作為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數學對其他所有學科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數學教師陳晨表達出他對于生涯教育的理解,“數學對人的教育和影響,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思維方式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方面。事實上,與數學相關的職業非常豐富,如稅務律師、質量評估和控制師、數據分析和處理工程師等。學生今后如果想從事這些職業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作為支撐。”
當前,部分國家已經在中學階段就把職業能力列入學科的教學目標,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給學生滲透生涯教育的理念與知識。閔行中學也在學科教學中整合了相關生涯教育的內容。“在滬教版語文高一年級下冊《哦,香雪》這一文章的教學中,我們經常討論一個問題:香雪用四十個雞蛋且走三十里夜路換一個鉛筆盒,值不值?‘值不值’其實是一個關于價值觀的討論,香雪和鳳嬌不同性格的背后是價值觀的不同,除了家庭的原因,讀書在香雪價值觀的確立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未來的擇偶、擇業過程中香雪和鳳嬌都會有明顯的不同。由此我們引導學生關注影響價值觀的因素,以及價值觀的確立對于生涯選擇的影響。”語文教師付雅輝道出了她對生涯教育的思考。
除了在學科教學中讓教師注重對學生的生涯教育,學校還積極與高校、社會機構等合作。在2016 年和2017 年的暑期期間,學校對55 歲以下的教師開展了60 小時的生涯輔導課程培訓。學校借助“學職群”(專業與專業對應的職業群)的概念和具體做法,讓教師初步掌握了霍蘭德興趣量表、MBTI 職業性格測試、生涯決策等實際操作性的生涯輔導工具,真正提升教師生涯教育的能力。同時,學校注重心理健康教師、班主任、學科教師三個層面的生涯導師團隊建設,形成全員參與的生涯教育格局。
有怎樣的教育理解,就有怎樣的教育行為。“找到方向比什么都重要。教育就是為每個孩子美好的生涯服務。教育即是生涯,無論拆解還是重組,都是以學科的方式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的成長。”何美龍在學校生涯教育論壇上說,“希望教師從學科內容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角度思考學科生涯教育,在深化生涯教育的課題研究中促進學生成長,同時成就自身的專業成長。”學校通過舉行生涯教育論壇,持續提高學科教師的生涯指導能力,推動學科教師向生涯導師的華麗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