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忠
(天津市武清區南蔡村鎮人民政府農業服務中心, 天津 301709)
通過使用旱作覆膜馬鈴薯種植技術,能促使馬鈴薯作物擁有良好的抗旱能力,這樣馬鈴薯才能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光照強度也是影響馬鈴薯作物的一個因素,旱作覆膜種植技術提高了馬鈴薯應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目前,旱作覆膜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馬鈴薯品種選擇的正確性與否直接決定著馬鈴薯后期的生長狀況,因此,在選擇馬鈴薯品種時,應根據當地氣候條件、水土情況及地理特征,選擇與當地環境較為適應的馬鈴薯品種,以確保馬鈴薯后期良好的生長狀況。一般情況下,應盡量選擇抗病能力較強、優質、高產的馬鈴薯品種。較為適宜班瑪縣環境特征的馬鈴薯品種主要有高原6號、高原8號、民薯2號、青薯9號等。
在馬鈴薯種薯處理中,選擇大種薯進行切塊,不但可以節約用種量,還能打破休眠,目前種薯處理最常用的方法是縱切,在縱切中必須保證每塊種薯有2-3個芽眼,同時要用1:500的多菌靈和草木灰進行混合,然后對種薯切口進行涂抹,這樣可以有效防治病菌的侵入。另外是催芽環節,如果種薯已經通過了催眠期,可以在播種前5-7天進行陽光曬種,然后在進行避光催芽,當種薯80%都已經出芽后,就可以進行播種環節,有效的催芽環節可以保證馬鈴薯達到苗齊、苗壯等效果。
因為覆膜之后不能施肥,所以在覆膜之前要做好施肥準備。馬鈴薯施肥一般采用農家肥,較少采用化肥。秋翻時要結合土壤的營養情況,開展配方施肥,這樣才能使施肥更加具有針對性、有效性。旱地覆膜馬鈴薯種植必須要選擇優質的農家肥,這樣能保證增產增收。除了施肥,也要改善土壤結構、營養成分。因為春耕施肥的熵情不高,所以要在農家肥里摻水,這樣才能使得肥料的滲透性更高。耕地時,在收獲春季作物進行粑耱處理之后,還要進行地膜覆蓋。覆膜之后每隔2.5m處可以用土來壓重,在邊角處也要進行壓實處理,以便出苗。為了防治地下的病蟲害,需要在耕地時放入除蟲精粉。
科學有效的田間管理可以保證馬鈴薯的產量,要清除田間的雜草,并進行深翻整地工作,可以使用腐熟基肥對土壤進行肥力的補充,同時,在馬鈴薯種植的過程中,要遵守間種套作以及輪作的原則,這樣可以使各種病殘株在地下腐爛,通過及時的翻耕,可以將地下的害蟲以及病菌等翻到地上,有效減少病蟲害對馬鈴薯的影響,通過合理的使用化肥也能達到無公害馬鈴薯種植的目的。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還要對水分以及溫度進行有效的控制,當遇到干旱天氣,要及時對馬鈴薯進行澆水,當遇到強降雨天氣,要及時進行排水,從而避免水澇災害的出現,達到科學灌溉的效果。一般來說,要在播種后5-10天進行土壤處理,也就是說要對雜草進行處理,除草過程中不能使用藥劑,通過人工或者機械除草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藥物的殘留。在馬鈴薯的施肥中,其比例一般在氮∶磷∶鉀為5∶2∶11,每公頃土地使用優質農肥30噸,這樣可以保證馬鈴薯得到充足的養分,還能有效避免對環境的污染。
馬鈴薯莖葉變黃,下中部葉片枯萎,塊莖表面形成較厚的木栓層,塊莖增重緩慢或停止增重,即可收獲,商品薯提前1~2d機械殺秧,殺秧后馬鈴薯表皮可更快變硬,水分減少,殺秧作業也可減少收獲機作業過程中易出現的纏繞,利于機械化收獲。依據土壤情況,控制收獲機械行進速度,著重注意碰撞傷的防控,沙性土壤收獲前可酌情少量澆水以達到較好的收獲墑情,晴朗氣溫高時,盡快拾撿入袋,避免日灼。使用聯合收獲機收獲的,運輸或入庫前需進行流水線人工挑雜。
播種后8d左右,噴施封閉除草劑,去除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施用除草劑時要保持土壤濕潤,土壤濕潤能提高除草劑的效果。北方地區,為提高除草劑在地表的吸附力,在除草劑溶液中加入1%~2%洗滌劑或洗衣粉。機械噴施除草劑時不可漏噴、重噴,特別是噴施過程中機械損壞時應及時關閉噴頭,以免出現藥害。
1)病毒病:在苗期用抗病毒1號或菌毒克600倍液噴霧。2)早疫病:初花期用80%代森錳鋅200g/667m2或64%殺毒礬120g/667m2,兌水20kg噴霧。3)晚疫病:晚疫病應該提前預防,即現蕾初期用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g/667m2進行預防,當田間出現中心病株時使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ml/667m2、687.5g/L銀法利懸浮劑75ml/667m2或者52.5%抑快凈可濕性粉劑50g/667m2進行防治。用藥液250~300kg/hm2。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5次,交替使用。
蟲害方面,依據具體情況選擇觸殺類和胃毒類殺蟲劑,殺蟲劑需在收獲前至少1個月前施用,停藥于收前1個月。采用的植保藥物需要滿足高效、低毒、低殘留等要求,配置藥劑時要充分溶解,置入打藥機后要攪拌均勻后再行噴施,為使噴施效果好,平均用藥液量建議在375L/hm2以上。設計好打藥通道,整個生產季機械打藥走同一打藥道,以提高作業效率和減少對作物的損害。
總之,馬鈴薯屬于一種餐桌常見的食物,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然而一些農民在種植馬鈴薯的時候沒有采用先進的技術,所以產量無法得到提升。為此,必須合理利用旱作覆膜馬鈴薯種植技術,從而增產增收,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