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松
(安徽省金寨第一中學,安徽 六安 237300)
教育本身不能夠創造什么,但是我們能夠通過教育去不斷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創造力,語文學科本身就充滿了無限想象性,是可以讓學生們思維不斷發展的一個重要學科,在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僅僅把教學模式固定在一個范圍之內,教學的內容也不應僅僅局限于教材,應當創立豐富的多樣的教學,以發散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可以得到不斷的發展。以下我便提出幾點能夠培養高中生語文創造性思維的方法。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關鍵內容就是要讓學生們自己對知識得到理解,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想象與創造,而要想學生自身真正得到良好的理解,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將課堂交給學生,真正的創設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所以在高中語文創造性思維培養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貫徹落實以學生為本的原則,真正讓學生自己做到良好的想象與思維的發散。
比如在高一的《我有一個夢想》教學當中,作者馬丁路德主要通過一篇結構嚴謹、思路緊密的演講十分深切的表達了自己追求人人平等,追求黑人與白人擁有同樣的不能夠被剝奪的生存、追求自由與幸福的權利的大夢想,那么作為一個處于安逸生活當中的我們有什么大的夢想或是小的夢想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每個人將自己對這篇演講稿所獲得的感悟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讓每個人都說一說自己的小夢想或者是大夢想是什么。這樣將課堂變成學生的課堂,給學生們可以充分進行想象與思維發散的平臺,更好的促進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要想培養與提高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那么良好的想象平臺是課堂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內容,豐富的想象可以讓學生們不斷通過已有的內容發散思維從而獲得更多體驗與感悟,也能夠不斷的豐富自己的內心精神。所以在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多給學生們提供想象的平臺,讓學生們多去對已有的內容進行發散,以更好的提高創造性思維。
比如說在《歸去來兮辭》這一篇課文的教學中,以往的教學就是讓學生們理解陶淵明對官場的厭惡以及對田園的向往,但是教師可以打破以往的這種模式,在課堂上進行情境劇表演的方式去充分的讓學生們進行想象。一次我讓學生們以“陶淵明歸家”為主題,然后自主編寫劇本并進行表演,這一想法十分有效的激發了學生們想象的火花,學生們不僅能夠結合之前的《問征夫以前路》課文當中的片段,還對二人的對話進行了完美的演繹,促使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與發展,所以要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就可以必須多給學生們提供想象的平臺。
多向性思維的發展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具體表現,也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要多恰當的運用設疑、質疑與解疑,對學生們進行啟發式的教學,并能夠良好的抓住學生們的興趣點,調動學生們思考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一個問題多方面的進行考慮,培養多向性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比如說在選修教材當中的《菩薩蠻》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們創設多向性思考的問題,比如說對于這首詞當中所表達的一個思想感情,有的人是認為“游子思故鄉”而有的人則認為是“思婦盼故人”也有的人認為是二者兼有的。那么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思考,這個問題不僅能夠良好的提高學生們多向思維的能力,更能夠有效的提升與發展學生們良好的創造性思維。
高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一定的質疑能力的培養促進能夠良好的促進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更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思考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法。教師質疑的過程當中要注意不要為了“問”而問,僅僅通過幾個簡單的疑問是完全不能夠良好的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的。比如我們提問《滕王閣序》的作者是誰,他為什么英年早逝了?這些問題都顯而易見的可以了解到,那么就不能夠作為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好問題,教師提問應當進行有深度的提問,并對學生進行引導。
比如說我們可以讓學生對《再別康橋》與《雨霖鈴》進行對比,徐志摩在再別康橋當中告別的是景物,而雨霖鈴告別的是人,一個寫古代,一個則是寫現代,那么兩個都是寫了離別之情,離別場景不同,表達的感情確實十分的相似的。這樣通過對比質疑去讓學生們發現依依不舍的情感是會隨著地點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學生們的質疑能力得到良好的培養,那么自然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總之,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重要的,教師要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