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芬
人是一個不能沒有愿景的物種。人生的本質,就是“一連串基于內心愿景的選擇”。人性深處,總希望人生旅途中有人領跑,總希望前面有領跑者,身邊有志同道合的共跑者,并習得不斷做出正確選擇的能力。而校長存在的意義,就是領著一群人奔跑。
奚亞英校長是我的良師。我從一名普通教師到走上校級領導崗位,奚校長一路引領,一路支持,使我從懵懂走向明理,從稚嫩走向成熟,從依賴走向獨立……
多年前,奚校長第一次聽過我的課后,評價說:“這節練習課思路很清楚……”多年以后得知,奚校長還有這樣的評價:“這個教師上課很率性,有自己的思考,可以留下。”三十多歲時,我以“高齡”被推舉參加優質課評比,奚校長說:“去吧,這個機會不容易。”當拿回一等獎后,奚校長逢人就說:“能抓住每一次機會,她就是你們的榜樣。”
走上學校中層崗位,與奚校長接觸多了,便更深刻理解了她所踐行的“優質教育平民化”思想,說到底,那就是她在一切教育行為、管理實踐、人際相處、為人處世等方面所表現、蘊含和輻射的“善”的精神。這樣的精神,才是教育智慧中的“最好”。
2016 年,成為校長隊伍里的一名新兵后,我一直在思考,我所引領的這所年輕的“老校”究竟需要怎樣的精神底色,才能生長不斷,歷久彌新?用什么方式管理,才能弦歌不輟,繼往開來?在我迷茫時,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倪娟所長給我指點了迷津,她是奚亞英名校長工作室的顧問之一,她曾經這樣對我說:奚校長是一塊高地,是一座高峰,是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她就是你要選擇的最好的“1”。
“1”還有著最簡單、最特殊的應用,在互聯網里意味著“是”“可以”“贊同”“準備好了”。于是,我和眾多的伙伴加入了“奚亞英名校長培養基地”,開啟了一段攜手并進、同學共研的旅程。
在“奚亞英名校長培養基地”,奚校長讓我們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理念風暴。頭腦風暴一波又一波,教育點子一個又一個,教育盛宴一場又一場,教育大咖一位又一位……我們認識到,校長,是一個交流者,要學會傾聽,感同身受;校長,是一位高瞻遠矚者,要聚焦學校未來發展的前景;校長,是一位促進者,要善于建立強大的社會關系;校長,是一位改革人,是一位設計師,要能靈活、前衛、現實地推動改革,推動學校文化建設,提出切實可行的愿景。所以,經營學校先經營人心,打理學校先打理理想,建設學校先建設團隊,變革學校先變革機制,這才是一個校長辦學的“最好思維”。
卓越課程,是學校的生命體,是一所學校運行的軸心和品質的基礎。對于卓越課程的開發,奚亞英校長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基于“教育哲學”和“兒童立場”提出的“第七號教室”的“七號課程”,依托“用自己的課程教與學”的“易課程”,這種對于課堂改革的哲學思辨,帶來的是教學目標的科學規劃,學習內容的深度設計,兒童潛能的挖掘開發,教師成長的清晰路徑,意味著學習方式、教師素養、空間技術、資源支持、評價體系的隨同變革。高品質課程,才是一所學校的“最好基因”。于是,我們踏上了找尋優質學校的高品質基因的道路,深圳信息化教學改革、武漢課程峰會、杭州教育論壇、成員伙伴學校研討……我們聚焦課程頂層設計,努力重構學校未來發展。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很遠。N 是正北的方向,N 個工作室伙伴,N 所有魅力的學校,N 份課程設計,N 朵教育道路上的閃爍的思維火花,N 份教育靈感;N 是非負整數的集合,是無窮大的正能量、多樣性和可能性。
奚亞英校長用對教育的熱愛和情懷,一如既往踐行著她的教育理想。校長的理想,只有與學校的興盛、師生的進步以及社會的發展相結合,才會具有更高的價值,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泰戈爾曾說:“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因此,教育之“育”應該從尊重生命開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開闊,使人喚起自身身上美好的“善根”。
校長是領跑人,從思想領跑到學習領跑,再到行動領跑。領跑是目標,也是方法;是過程,也是結果;是汗水,也是淚水……因為引領,讓一個個嶄新的生命體悄然綻放,產生“1+N+1”的集成效應。
“1”到“N”意味著數量的增加,意味著思維的迭代,意味著經驗和策略的可復制、可學習、可創新;從“N”再到“1”意味著集智、集思、集力后的再突圍、再創造,所以“1+N+1”意味著從“模仿”到“創造”的過程,離不開“內部與外部”的相互鏈接,離不開“本體與客體”的相互關聯,離不開“精神與靈魂”的相互依存。
找尋教育的“最好”發生,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