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重慶市酉陽縣龔灘鎮中心小學校,重慶 409817)
隨著科技的進步,對于知識獲取的途徑更加多樣化,而課外閱讀就是一種特別重要的方式,它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知識。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從而提升小學生的理解力,提升教學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于知識的接收渠道越來越多,獲得知識的方法從原始的課堂教學向互聯網方面的轉變越來越明顯。那么,就需要分析一下究竟課外閱讀的作用體現在那些方面。
第一,課外閱讀的形式多樣,根據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方便學生閱讀,如小學生對書本的喜愛度,沒有對動畫片的喜愛度高,小學生特別好動,但是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能夠全神貫注。因此只要選擇適合小學生的課外讀物就能夠讓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第二,課堂上的文章,很多都是節選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夠完全反映作者的真實想法。通過課外閱讀就能夠閱讀到作者的生活背景,時代背景等等,雖然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但是長久地耳濡目染,自然也會有自己的理解。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些事情就是做多了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第三,課外閱讀完之后,學生之間相互分享,出現的難點,可以提交給老師進行處理。一方面促進師生情誼,另一方面也能解決學生的問題,教師也能從中找到自身價值。
課外閱讀對教學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主要的原因就是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書本的知識已經不足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還有就是書本知識更新換代慢,不能夠與時俱進。因此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選擇更加適合于當代人的閱讀策略。
課外閱讀的種類特別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適合小學生。因此要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就應該清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尋找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材料,以此保證學生閱讀到有價值的內容,一般的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1.實時性讀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本往往都是幾年之前,有的甚至十幾年前的選文,當下學生對于其中的部分選文理解已經不是很到位。因而需要選擇適應于當前時代的讀物進行閱讀,一方面,這些讀物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們在業余時間理解新鮮知識,并不一定需要學習到什么東西,能拓寬自己眼界,緩解自身的壓力也是可以的。如,可以選擇小學生比較喜愛的閱讀期刊《少年文藝》《少年文摘》《兒童時代》等等,這些文章都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性。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專門拿出部分時間,讓學生們分享自己閱讀的心得,并可以給予相應的獎勵,鼓勵學生進行閱讀。
2.經典讀物
小學是人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階段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經典的讀物,讓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一些自然規律的了解,也能夠熟悉傳統文化,不僅培養學生優良的思想品德,也引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可以使用多樣的方式進行閱讀,如可以在課堂中開展古詩詞朗誦比賽,讓學生熟讀古代的一些著名的詩詞歌賦,一方面能夠了解中華經典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寬小學生的眼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課內拓展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文章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讓學生理解整篇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處境,從而更好地去理解文章所需要表達的含義,因此就可以選擇課程相關的讀物進行閱讀。如學習李白的詩歌時,可以先看一下有關開元盛世的文章,這是李白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可以更加容易地理解李白詩歌所要表達的含義。
課外閱讀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當選取好需要閱讀的內容之后,接下來就是如何進行閱讀,一般小學生的方法包括朗讀法、背誦法、抄寫法等,這些方法對于閱讀而言十分重要。但就小學生而言,這些方法并不太實用,由于小學生本身的特點,他們注意力不夠集中,也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學習,因而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手段開展閱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閱讀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指導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感興趣的學生能夠對閱讀更加感興趣,實現良性循環。教師一方面借助網絡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經典的讀物,具有代表性的讀物,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標記出每個字詞的含義以及斷句方式,用筆劃出來;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后,對感覺比較好的語句進行總結摘錄,可以拿出來與同學分享,在以后作文時也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于課外閱讀而言,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應該采用切合于學生自身特點的刊物進行閱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促進語文教學。其實對于教學本身而言,學生作為主體,就應該體現自己的主人翁意識,學習知識并分享知識。主動學習的能力,對于日后的學習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有些學生沒時間閱讀,有的不知道看什么,教師可以根據這種課外閱讀的現狀,采用相對應的策略進行處理,包括選取經典的讀物,時代相關的讀物,以及與課程相關的讀物,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能在極大的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