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喜珍
(南昌工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近年來我國的高等教育改革一直都處于不斷的進步發展當中,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物質生活的充盈使得人們對于精神世界的豐富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所以說近年來藝術類院校和藝術類專業的招生都是很火爆的,因此為了適應不斷的發展,藝術設計類專業本身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就藝術設計教學來說,它的教學改革要始終將培養專業化的人才放在首要位置,因此說需要將學習的知識結構加以改善,在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當中,不能忽視基礎類課程的重要性,想要學好藝術設計的話,那么繪畫就是最基礎的能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當中,要將基礎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創新進行密切的結合,進而實現整體的發展[1]。
在我國現在高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基礎課程還是和繪畫相關,最基礎的就是素描和色彩,但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這些基礎課程和藝術設計之間的關系就不自覺的產生了割裂,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的來說,基礎課程的學習是很重要的,然而在現在的教學過程當中,很明顯的存在著重專業課輕基礎課的現象,所以說學生無法打好繪畫基礎,還有一些高校在進行繪畫基礎課程安排的時候都沒有從學生自身的特點出發,課時量很少,這直接導致了藝術設計類學生繪畫基礎的薄弱,這對于之后的藝術設計來說無疑會產生不利影響。
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來說,它是可以細分為很多不同的部分的,比如說平面設計、廣告設計、服裝設計等等部分,這些專業在實際的教學和日后的工作過程當中是會產生很大的區別的,雖然說基礎課程都是繪畫,但是繪畫的種類、對繪畫樣式的要求等等都是存在著很大的區別的,但是現在高校的藝術設計類專業在進行繪畫基礎課程設置的時候沒有根據專業的不同進行細化,所以說也就難以突出學生的專業化特長[2]。
受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很多高校的藝術教學模式往往都有所僵化,教學手段比較傳統單一,甚至有很多已經不再繼續適合當今社會的發展,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了限制,并不利于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專業化培養。
想要盡快的實現我國高校藝術設計教學模式的創新,那么就不能忽視繪畫基礎課程的學習,因此說對于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是很重要的,不能只重視專業課的學習,沒有好的造型基礎的話,那么藝術設計也很難做到出彩,在進行基礎課程設置的時候,必須要和學生的專業進行緊密的結合,要將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充分的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將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基礎課程教學課程成功有效的加以推進,對繪畫基礎課程進行深化,這本身就是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訓,這對于培養專業化的人才是會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3]。
到底是培養畫家還是培養設計師,這個問題就是繪畫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設置的主要矛盾點,但是繪畫能力的提升對于藝術設計來說是會產生直接的促進作用的,所以說實現二者之間的相融無疑是一種極好的方式,繪畫基礎課程的設置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的基礎能力,而藝術設計還包括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等等,但是二者之間其實是在某些方面存在著共通性的,在進行藝術設計的時候,獨特的思想和個性是很重要的,繪畫也是一種很重要的藝術形式,二者之間如果能夠實現有機的相融的話,那么是會產生相互促進的效果的[4]。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出發,根據現實發展狀況不斷的進行發展革新,積極的進行課外實踐教學,對于藝術設計類的學生來說,單純的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對他們的發展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繪畫基礎課程的改革主要是對課程的設置進行調整,但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卻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完成的,課外實踐教學模式對于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形象思維會在親身體驗當中得到豐富,創造力和想象力也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發展,學生主動的觀察生活中的美,在這個過程當中藝術設計能力也會得到提升[5]。
綜上,時代的發展對于人才的培養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現代社會,藝術類專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社會對于藝術類人才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需求,因此這就對高效的藝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的話,在藝術設計的教學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教學改革的推行是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阻礙作用的,因此說藝術設計教學自身的改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將繪畫基礎課程改革和藝術設計教學模式創新進行有機的結合,進而有效的促進藝術類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