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兵團興新職業技術學院 解冰茜
大學語文作為高校各個專業學科中的必修課程,在數十年的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地完善,其對大學生語文水平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大學生所面臨的學習環境與手段都發生了重大改變,然而大學生的語文水平與人文素養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而這與大學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落后是有著密切關系的。對此我們應加強對大學語文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問題的深入研究,并以此探究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
大學語文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大學生熟練運用語言文字方面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夠借助各類經典文學作品,向大學生傳達出作品當中所包含的正確思想,并對大學生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由此不難看出,大學語文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
雖然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高校的一致肯定,但是一些高校在大學語文課程設置與教學方面仍然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注重對語文知識的解讀,而忽略了對大學語文人文性的挖掘,難以真正發揮出大學語文對學生精神凈化與陶冶的功能,以至于大學生人文素養較為缺乏。而大學生人文素養的缺乏不僅容易讓大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沖擊,而導致三觀不正,以至于出現急功近利、重物質輕精神等不良思想。因此,加強大學語文教學與大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結合是極為有必要的。
當前我國各大高校所采取的語文教學方式仍然以灌輸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主,有的教師甚至只是簡單的“照本宣科”,過于單一的教學方式方法勢必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就難以實現語文教學對于大學生的人文培育功能。因此,加強對大學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運用是十分有必要的。例如我們可以一改以往完全以老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到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教師只是作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讓學生通過充分的討論,在相對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當中體會到教師所要傳達的人文思想與內涵,同時也能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這樣無疑是有利于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
要想充分發揮大學語文對于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則需要深入挖掘大學語文教材當中的人文思想和精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灌輸其人文內涵。事實上絕大部分大學語文教材都是經過專家學者的千挑萬選而最終形成的,教材當中本身富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識。這就要求大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對教材的情感與價值有深刻的理解,唯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當中真正地引導學生領悟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并逐漸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大學語文教師還應在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當中體現人文關懷,樹立教師與學生平等的意識,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對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自由思想予以保護。
除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來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以外,各大高校還應積極發展人文素養教育第二課堂建設,以此形成教學的合力,全面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具體而言,高校可以通過開展諸如文學沙龍、文學作者欣賞會、人文知識競賽等形式,來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通過定期舉辦文學沙龍,每一期的文學沙龍都設置相應的主題或是圍繞具體的作品而展開,以此吸引對文學有興趣的同學和教師前來自由的交流與探討,在此過程中大學生既能發表自身的觀點,同時還能吸收教師和其他學生好的觀點,從而能夠在活動中收獲不少。又如高校可以通過舉辦各類人文知識競賽,充分調動起大學生對于人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從而能夠真正實現“以賽促學,以賽修身”的目的。
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發展密切相關,同時也關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否能夠持續的發揚光大,因此加強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是極為重要且必要的。大學語文教學作為培養和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的一種重要的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了來自各界的重視,可以說讓大學語文教學充滿人文氣息與人文關懷,已然成為了教育界的共識。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大學語文教學的改革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每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灌輸人文思想與內涵,以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己任,最終實現教學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