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新鎮中學 姚 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假如沒有一個學生違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學習任何學科,我們就不會發生厭惡和智力受到限制的情形了,每一個人都會順著他的自然的傾向去發展?!苯處熞獛椭總€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得每個學生得到有效的發展。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實現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創新教育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種興趣會促使我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行動當中。在學習中興趣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影響,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定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注意力都能圍繞教師的課堂內容而移動。一旦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方式產生了興趣,他們將會不斷主動思索,不斷進行探索,進而產生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創新建設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從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中走出來,突出學生的學習地位,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打造有效、高效的民主性課堂。
例如在教《皇帝的新裝》時,筆者打破常規教學中的背景介紹等導入形式,而是采用了講授故事的形式把文本內容呈現給學生。在課堂上,筆者先讓學生們合上課本,閉上眼睛靜靜聽筆者帶給他們的故事。在聽取故事中學生理清了故事脈絡、掌握了故事情節。因為對于剛入初中的學生而言,他們還延續著愛聽故事的心理和興趣點,筆者的講故事法不但符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也是對傳統教學的一種創新和突破,為構建有效的課堂打開了突破口。
再比如,在自讀課文《女媧造人》這一文本學習中,筆者讓學生自讀然后給全班同學以講故事的形式陳述出來,這樣一來,學生們的興趣大增,積極閱讀。經過自讀,學生們基本都掌握了本文的故事情節,很多同學都積極踴躍給大家講述這個故事。這說明以故事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是深受學生喜歡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通過活躍的課堂氣氛達到了讓學生熟悉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
興趣是一個人從事一項活動和學習的助力,但社會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在逐漸轉移人們的興趣,尤其是學生群體,他們更愿意享受屬于自己的網絡世界,在網絡中他們可以縱橫世界,他們可以無所不談,他們可以無所不看。這些現狀為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極大的沖擊,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教學形式,顯然已經跟不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時代的發展需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多媒體的形式,迎合學生的興趣,帶動課堂的氛圍,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黃河頌》這一文章時,筆者采用了多媒體的教學形式導入,即借助多媒體形式為學生播放了黃河洶涌澎湃的視頻畫面,學生在觀看中不由得對黃河產生敬畏之情;尤其是那些對黃河只聞其名不見其形的學生而言,這樣的視頻回放,無疑加深了學生對黃河的初步印象,對他們理解課文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這樣的課堂既避免了傳統“一言堂”的尷尬,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和積極性,有效課堂的形成比較順利。
傳統教學中,教師習慣把自己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課堂授課中總怕遺漏了重點,恨不得把所有相關的知識點都講給學生們聽,在這樣的課堂形式中,學生聽得耳朵磨出了繭子,最后學習興趣全無,課堂效果可想而知。課堂提問是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常用的教學模式,將提問運用到課堂中,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一種挑戰也是一種創新。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注重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由過去的被動式聽課變為主動參與課堂的一員。實踐證明,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產生主人翁的意識,并且能激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中,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推動素質教育的實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貓》教學中,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在課堂中設置了以下幾個問題:這篇課文中作者提到了幾只貓?(通過通覽課文,學生很快知道文本中介紹了三只貓。筆者給予學生稱贊。)如果你是那三只貓,你在主人家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你們會有哪些心理感受?(學生再次細讀課文,總結出第一只貓在主人家的生活感受是:開心;第二只貓在主人家的生活感受是:開心和無憂無慮;第三只貓在主人家的生活感受是:痛苦、不開心、委屈和不被理解等等。)在有效提問的情況下,學生們踴躍參與到尋找答案的活動中,不僅增加了對課文的印象,也對三只“貓”的遭遇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對它們產生由衷的情感。
語文源于生活又要回歸于生活,所以語文教學不能脫離了生活而教學,脫離生活化的語文教學無異于一潭死水。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語文的影子,語文就蘊藏在生活中。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利用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使得學生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感受人文情懷,感知文本中人物的心理、情感等,從而加深對文本知識的感受力,實現有效課堂的構建。
例如,在學習《背影》這一課時,筆者為學生營造了生活化的學習場景,引導學生回憶其父親為其做過的一件難忘的事,想象一下當時的場景,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與《背影》中作者的感受進行比較,從而加深了學生對作者筆下父親的那種敬佩、愛等情感。在生活化的情境教學中,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文本感受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應該是流動的、有活力的一泉活水,而不是無生命的、無激情的一潭死水。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語文的魅力所在,利用有趣、活潑、靈活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師要借助趣味化、媒體化、問題化、生活化的教學形式,打破傳統教學形式的束縛,還語文課堂應有的活力和激情,讓學生樂于學、熱愛學、主動學,成為課堂的主體,構建有效語文課堂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