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亮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主要特征,而“校熱企冷”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姜大源說,沒有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是不完整的?!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呼喚企業積極參與辦學,校企共同培養人才。然而,關于校企協同育人,我們是否真的做好了準備?如果有一家規?;钠髽I坐在我們面前主動要求合作,我們是否能清晰地知道,下一步雙方該具體做些什么,才符合國家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根本要求及其內在的基本發展規律?
校企合作重在培養人才,課程是人才培養的主要依據。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重點在于課程建設。
目前,校企雙方采用分段式人才培養的方式,課程沒有一體化設計,理論和實踐聯系得不緊密,教育融合效果不理想。學校專業課程有三個特點:一是課程結構學科化,二是課程標準統一化,三是課程內容理論化。學科化的結果是課程無法顧及職業學校學生學習基礎和接受水平的現實情況,把知識符號化和概念化,學生接受有困難。統一化的結果使課程無法顧及不同區域、行業、企業和崗位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學到的東西在實際工作中應用得不夠好。理論化的結果是課程脫離生產實踐,指向“是什么”和“為什么”,而學生需要知道的是“做什么”和“怎么做”。無論工學交替還是頂崗實習,企業實踐只能局限于具體某一崗位的工作,無法全面檢驗和鍛煉學生的整體專業水平,對學生今后的跨崗位、跨專業、跨行業的職業生涯發展缺少系統的培養價值。
一體化地設計校企育人課程,是校企合作的最基礎性工作。校企一體化課程體系應該有三個特征:一是以完成具體工作項目為參照點,二是按照從實踐到理論的邏輯結構編排,三是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能力生成基礎。
課程內容是指向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要的。企業的需求就是我們的追求,要依據崗位需求確定培養目標。企業需要學生具備什么樣的能力,我們就設定什么樣的課程內容。任務分析會是確定能力需求的關鍵環節。分析會邀請不同企業的行業專家,用頭腦風暴的方法討論崗位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并按三個層次進行分析:一是工作領域。一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工作任務,它可能與工作崗位相對應,也可能不對應,這取決于不同職業的勞動組織方式。二是工作任務,即工作過程中需要完成的單件任務。三是職業能力,即完成工作任務需要采取的行為和所需要的知識。
依據工作任務設置課程,以完成任務為課程內容的最基本單位。把一項大任務分解為若干項小任務,考慮完成各項小任務需要哪些能力;若要實現這些能力,需要理解哪些原理,執行什么操作。原理服務于實踐,原理變得生動鮮活,教學的針對性就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就會得到提升。任務是一般意義上的職責,是對具體任務進行抽象和概括的結果。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任務,任務應該是課程的最重要部分。以新能源汽車專業為例,經過任務分析會的討論,最終確定了5 個工作領域、30 項典型工作任務、120 余種具體的職業能力。
依據職業能力開發課程內容并建立教學組織。當工作任務和所需能力明晰之后,接下來就是組織內容,這部分應該是專業教師比較擅長的地方。但也要注意,這不是原有內容順序或結構的簡單調整,而是思維和方法顛覆式的轉變,是從實踐到理論的轉變,所有的要點、過程都是服務于問題解決能力的提升。任務是對項目中活動的共同要素的概括,內容來自生產實踐。按照這樣的思路開發課程,學生的學習才能解決實際問題。
課程開發一定是校企合作的結果,是企業專家和學校專業教師智慧的結晶。企業專家最知道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能力需求是雙方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也是課程建設的重要標準。學校里的專業教師并不十分了解企業,無法知道企業對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的智慧和經驗是不可替代的。沒有他們的積極參與,課程開發的目標就是不清晰的,基礎就是不牢靠的,結果就是脫離市場的。
能力需求從市場調研開始。必須采用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技術,把握行業發展態勢,綜合教育層次、辦學條件等要素對專業定位做出判斷,再通過嚴密設計的分析技術獲得崗位和崗位群中的任務和能力條目。這是課程開發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解決的是培養什么人的問題,是課程目標的問題。有了這些,就可以一一落實如何培養的問題,進而整合資源,建構課程體系。
這些過程必須依靠企業專家,但也要認識到企業專家在課程開發過程中的能力局限。他們了解需求,但無法把需求轉化為課程目標。將崗位工作任務向教學工作任務轉化需要課程專家的引導和提煉,然后課程專家再指導學校教師根據企業需要開發課程內容。課程專家起到宏觀架構、畫龍點睛、穿針引線的作用。課程開發的大部分工作還是由教師承擔,他們是課程開發的真正主力。課程開發是一項非常復雜且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教師參與課程開發不僅能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促進教育觀念轉變,而且推動了課程實施,保證了培養目標的達成。
課程開發是打通校企合作“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是收獲育人實效的基礎性工作。沒有一體化的設計,沒有符合企業需要的目標和課程內容,再好的政策、再強烈的合作意向,最終都無法落到實處。課程開發周期長、見效慢,需要反復地學習、研究、討論和修改。學校要主動,但更要把力氣用在點子上,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企業和學校無論哪一方,都無法獨自完成課程開發,這需要堅定的價值追求、持之以恒的耐力和科學研究的態度與方法,需要雙方進行坦誠的溝通和合作,而這正說明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