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意 鄢圣杰

摘 ? 要:應用型課程改革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當前高校的應用型課程建設中,存在著專業課程設置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厚基礎”教學、實踐教學難以落實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本項目以工學應用型課程建設“數控技術”為例,提出要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教學與考核方法、實踐場所建設資金投入及應用型教師隊伍建設等幾個方向進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應用型課程建設 ?數控技術 ?改革
中圖分類號:TH12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218-03
1 ?研究的主要內容
針對《數控技術》這門應用型課程的特點,主要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這四個方面的內容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1.1 課程定位,服務專業培養目標,與工作對接
《數控技術》是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的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培養高端數控設備的工藝編程、裝調、維修及操作人才。
可通過走訪多所高校和企業調研,得出:(1)培養目標要與行業對接;(2)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若課程編制是為了完成一道菜,則學校培養目標、專業培養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就是某菜系、某道菜、啥食材,最終是為了完成培養人才的這道菜,所以課程始終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本項目引入了數控加工產品真實任務、真實案例教學,與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廣州園大智能設備有限公司進行無縫銜接。
1.2 課程設計,與實踐相融合,在真實環境中,將工作過程系統化
《數控技術》課程主要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導向,分解產品教學內容,根據企業機加工的具體工作過程組合成工作任務模塊,由簡至繁,由淺至深,將教與學完成在工作過程系統化之中。
以往的課程安排都是按照教材內容,逐個章節進行講解,理論與實踐分離。現有的教學體系對此進行了解構與重構如圖1,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工作任務項目模塊化,將數控技術的內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塊,不同能力模塊循序漸進,相同能力模塊由淺入深。每個項目都包含數控加工的全過程,在重復的過程中逐步融入能力模塊,如圖2重構后的知識點分布情況。
1.3 課程實施,“教、學、做”合一,真學、真做
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按照項目任務要求,教師給學生產品零件圖紙,將任務發給學生,手把手教他們分析工藝、編程及加工過程,也可以讓有經驗的學長教;通過項目指導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然后放開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實物進行測繪、畫圖、編程、仿真模擬與機床加工,直到產品成型;最后給學生們一個創意,或者參加比賽,讓他們運用創新思維設計項目,比如運用CAD/CAM、UG等繪圖軟件設計一些新的零件,再出圖紙、編程、仿真模擬(熟練以后可以省略該步驟),加工出合格產品,此為完成育巧手的過程。
教學過程中,還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教學資源,如加工方法視頻庫,微課、慕課線上學習,校內外現場學習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強化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4 課程評價,采用多樣化考核方式進行評價
結合課程目標和要求,強化突出以能力和素質評價為導向的筆試、仿真考試、機加工技能測試、撰寫研究報告、項目演講等多樣化考核方式,實行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校企考核相結合的評價方式;還可以把應用能力、工作態度、創新思維、競賽獲獎等也納入課程評價當中,才能更加全面的反應學生的學習效果。
2 ?成果簡介及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應用型課程改革是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關鍵。當前高校的應用型課程建設中,存在著專業課程設置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厚基礎”教學、實踐教學難以落實和課程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本項目以工學應用型課程建設“數控技術”為例,提出要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等幾個方向進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課堂與崗位對接。
在完成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專業建設方案和人才培養方案,并與行業專家、企業能手多次研討,通過分析崗位需求,制定應用型課程標準,將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使課堂與崗位近距離對接,完成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銜接。
(2)對有序的教學體系進行解構,對無序的行動體系進行重構,通過重復的教學過程,不重復的教學內容,逐漸提升學生的能力模塊。
(3)以完成工作任務為導向,采用一體化教學的形式組織教學,提升學生能力。
(4)編寫了適用于數控技術的系統教材。
(5)以產學研合作推動課程教學改革,通過校企聯合開展課程設計、課程實訓、畢業實習,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里真學真做學真本領,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學生比賽獲獎次數、滿意度、就業率大大提高,老師教科研能力大大提升。
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傳統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零散,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不足。
傳統課程注重理論教學內容體系,工藝實踐環節松散、內容零碎,缺少與理論教學內容對應的主線,學生難以系統地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解決工藝問題,思維與實踐能力訓練薄弱。
(2)傳統課程教學方法重知識輕思考,創新思維能力薄弱。
傳統課程重視知識掌握,無論是教材案例和課件素材,還是課后作業/習題集、考試、實驗、課程設計等內容,注重知識掌握,導致學生機械記憶與應試,缺乏分析、思考與解決工程實際案例問題的創新能力。
(3)傳統教學過程機械、枯燥,學生缺乏主動性,學習興趣不高。
3 ?解決教學問題的方法
(1)與實踐相融合,在真實環境中,將工作過程系統化。
《數控技術》課程主要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導向,分解產品教學內容,根據企業機加工的具體工作過程組合成工作任務模塊。不同能力模塊循序漸進,相同能力模塊由淺入深。學習內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抽象概念,而是生活中常常可以看見的真實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
(2)“教、學、做”合一,真學、真做。
以完成工作任務為導向,采用一體化教學的形式組織教學。即讓學生自己設計產品模型,通過繪圖軟件完成圖紙設計過程,再由工藝過程編寫加工程序,然后通過仿真模擬,最后完成真實產品的加工成型。整個過程可以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和自主性。
(3)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數控技術應用型課程實踐場所的構建。
實習、實訓和實踐基地是應用型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陣地。當前,很多應用型院校的實踐場所構建中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校外實踐基地存在“簽個合同、掛個牌子”的形式化趨勢。針對此情況,學校加大了實踐場所的資金投入。一是,注重對校內基地的構建與維護。根據應用型課程的實習、實驗和實訓人數,安排必備的基本和配套設施、人員和經費預算。二是拓展校外實習基地,為教師實踐鍛煉和學生專業實訓搭建廣闊的平臺。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①招聘一定比例的具有豐富生產一線工作經驗的教師。
②選派在職教師進行企業脫產鍛煉,并進行嚴格的過程監督,給予明確的任務要求和考核要求,可考慮將此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必要條件,確保教師真正利用這個機會掌握生產一線的實踐技能。
③在社會上聘用優秀工程師、技師和管理人員作為兼職教師為學生授課、舉辦講座、指導實習或實訓。
④定期開展博士論壇,聘請校內外教授、專家對老師進行教科研講座培訓,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水平。
4 ?成果的創新點
(1)人才培養目標創新:課堂與崗位近距離對接,完成了學校與企業的無縫銜接。
(2)教學體系創新: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導向,分解產品教學內容。
(3)教學模式創新:手把手,放開手,育巧手。
5 ?成果的推廣應用效果
本成果以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高素質和強能力,特別是創新設計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為指導,針對應用型課程建設及其教學問題開展研究與應用實踐,經我校5年的實踐檢驗,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具體應用情況如下。
(1)教師教學、科研能力明顯提升。
教師參加或指導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教學比賽嶄露頭角,教科研項目、論文質量提升,專利數量也有了明顯的增加。
(2)學生專業能力顯著,職業適應性好。
通過該應用型課程的改革,學生的質疑力、觀察力、協同力、領導力等多種素質都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在國家級、省級、校級競賽項目中榮獲佳績。報到率與就業率逐年上升,畢業學生受到用人單位一致好評,具體表現如下。
作業練習:由作業練習體現出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工程案例與創新設計,每個案例設計出幾種甚至幾十種以上的創新方案等。
課程考試:源于工程/生活中案例的分多階段考題,答卷體現了出學生知識與能力提高,學生感慨真是“能力導向”,有效避免期末突擊和應試現象。
創新實踐: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項目組成員指導學生參加“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多個科技競賽活動,共獲獎30項;申請廣東省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12項。
(3)建設了教學資源庫。
制定了新教學大綱、教學日歷以及實驗/課程設計指導書等,規范教學文件內容、架構和流程。構建了教學案例素材庫/數據庫和考評計算方法及其軟件,形成能力導向的多元化評價系統。
目前數控技術這門課程作為學校首批應用型課程建設改革試點項目,在課程定位、實施及教學方法上都有一定的改進,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后期將進一步完善設計軟件及編程、仿真模擬及真實產品現場教學的過程,以便開放到學校官網,便于全校及各地有興趣的學生學習。
6 ?結語
隨著教育的發展,高校逐漸向應用型方式轉型,應用型課程改革也成為轉型的重點。應用型課程的改革是一項復雜且長期的工程,需要從目標的培養、教學方式和課程體系各方面進行改革,也需要不斷的堅持。課程的體系要根據具體情況而構建,科學的設置相應的課程,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以保證更好的培養應用型人才,使其能夠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 張鳴放.關于應用型本科教育若干基本問題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09(3):1-5.
[3] 陳新民.應用型本科的課程改革: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J].中國大學教學,2011(7):27-30.
[4] 陳飛,謝安邦.應用型本科人才應用能力培養之探索——基于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11(4):76-79.
[5] 馬改艷.高校轉型背景下應用型課程改革新探[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