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鑒于創新對于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的重要性,本文以江陰中專創新教育的實施為例,從創新教育課程建設、創新團隊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和創新教育取得成效等方面,介紹了通過創新工作機制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施途徑,為中職校創新教育模式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創新型人才 ?工作機制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D26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249-02
Abstracts: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innovation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ing jiangyin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s, for example, from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course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constructing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education innovation success, etc., are introduced through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realiz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work mechanism,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 Innovative talent; Working mechanism; Cultivation of talents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不竭源泉,隨著國家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愈來愈多的人關注創新創業,愈來愈多的人投身于創新創業,但應該看到,這一號召既是目標要求,更是方法途徑,是要通過創新創業,培養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肥沃適宜的土壤相對于優良的種子更為重要,江陰中專作為一所地方龍頭中職校,一貫堅持育人為本,通過創新教育和創新大賽等實施途徑,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新時代社會有用人才,近年來,通過不斷實踐、改革、總結歸納,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有效的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并在此過程中,在各級各類的創新大賽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1 ?基于公眾號開設創新教育網絡課程
盡管當前職業學校創新創業教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職成[2015]6號文也明確要求高職校應“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但我們也不得不看到,職業學校創新教育還普遍存在以下不足:“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缺乏良好專業師資;缺乏系統課程內容;缺乏開放的創新實踐場所;缺乏有效的實踐技能培訓”。針對這些問題,江陰中專創新團隊借助校園微信公眾號,集中全校最優秀的創新指導教師,一起梳理創新教育培養要素,甄選創新教育課程內容,搭建網絡平臺與課程資源,其中包括創意點子的發現與完善、創新申報之前的查新、創新作品的制作優化、創新宣傳的呈現等,均在課程內容中得到系統化的設計。學生不需要用集中整段的時間在固定的場所專門學習,他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網絡在公眾號中獲得創新指導和幫助,這樣既解決了物理空間上的限制,也解決了時間的約束,同學們如果在學習中還有問題,可以在公眾號下留言,學校科技創新團隊的老師還可以及時解答。通過這一高效平臺,有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為職業學校創新教育實施路徑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2 ?基于創新大賽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科技創新的價值來自于創新所帶來的新的價值,同學們平時所學的創新方法,必須通過創新實踐和作品呈現,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動力和活力,為此,學校創新管理團隊充分利用校、市、省等各級創新大賽來宣傳引導。學校每年3~5月份組織校園科技創新“金點子”評選活動,讓廣大同學將平時的創新學習中產生的創意“金點子”呈現到校園比賽中,學校再將所有“金點子”統一評審,確定獎項;再由創新指導團隊的老師遴選好的“點子”,進一步優化、完善、提升,并通過師生共同開發,完成創新項目,并在后續的縣、市、省等各級比賽中參加評審和比賽。而所有獲得獎項的創新參與者,都會在全校給予公開表彰,以樹立創新先進典型,激發創新活力,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
3 ?基于科創社團培養拔尖型科創人才
對于一些創新熱情高、能力強的學生,常規的一年一度的創新比賽,已經不能滿足其強烈的創新熱情和發展需求了,此時我們還將提供校級科技創新社團為這些同學提供創新實踐平臺。在這個平臺中,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實現社團活動的高度自治,各項工作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社團的輔導老師們只負責基本的答疑與指引,學生在社團中,大多數時候通過社員間的頭腦風暴獲得共同提高,他們通過相互交流,能獲得跨專業的知識補充,會在一個創新作品上實現多種創新元素的融合,提高創新項目的科技含量。
另外,學校產學研合作處還會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帶領科創社團的同學一起參與校區合作項目,一起參觀合作企業的設備與流程,豐富社員們的企業實踐經驗,并在生產一線中獲取創新靈感,發現創新機會。
4 ?基于目標培養建設良好運行機制
學校創新工作得以良好發展,一套科學的運行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學校站在培養創新型優秀人才的目標高度,系統設計,科學規劃,從組織機構保障、師資隊伍保障、創新實踐場所保障和運行資金保障等方面提供了相應的政策傾斜:在組織機構方面,創新教育由產學研合作處條線管理,專門組建由行政人員、專業教師、企業專家等組成的創新指導專家隊伍,形成功能職責明晰的組織機構;在師資隊伍方面,優選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教師承擔專兼職創新指導教師,在職稱評定、培訓提高、評優考核中給予相應政策傾斜;在創新活動開展方面,專門劃撥專項資金給予創新項目扶持,并在創新獲獎后再給予專項獎勵;對參與創新的學生給予德育積點認定。學校優良的運行機制保證了各項創新活動的高效推進,許多創新師生自覺放棄休息時間,積極投入到創新實踐中,保證了學校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和不斷提高。
5 ?基于創新培養模式獲取豐碩創新成果
學校近年來,基于學校良好的創新教育運行機制,在創新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在一系列有效活動的推進下,在各級各類創新大賽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近3年,江陰中專科技創新團隊指導的創新大賽獲得省級以上獎項50余項,其中獲國家級二等獎、三等獎、專項獎各1個,省級一等獎10項,學校教師和學生申請專利52項,軟件著作權2項。陳曉峰和陳志豪同學分別獲無錫市首屆科技創新“市長獎”和第二屆科技創新“市長獎”提名獎,同時獲得首屆江陰市“明日科技之星”稱號,張欽同學獲“明日科技之星”提名獎。
江陰中專科技創新團隊,在創新實踐過程中,還主動開展校企合作技術服務與橫向課題,近年來與江陰本地十余家中小型企業廣泛開展了產品試制、生產工藝革新、技術研發攻關等方面的科技服務工作,通過技術革新為企業增創效益數十萬元。
2016—2019年間,依托江陰中等專業學校科技協會工作平臺,積極響應江陰市科技協會的各項工作,積極申報各類科技創新服務活動,近3年累計成功申報企會協作項目十余項、學術交流活動1項;參加軟科學課題研究5項;參評科技論文8篇;校科學被江陰市科協評為2017年度“五星級”協會,2019年獲評江陰市科技創新教育先進集體。
6 ?結語
江陰中專近幾年通過創新工作機制、豐富創新活動、形成培養模式,在創新教育活動中帶動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先進教師,也培養了一大批創新型優秀學生,他們為江陰中專的師生們在科技創新方面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為學校進一步深化和提高創新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教育部官網,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2015-07-29.
[2] 李松.微信公眾號在創新教育中的應用實踐——以江陰中專“校園‘金點子征集活動為例”[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31):235-236,239.
[3] 劉世錚,吳雄喜,高奇峰.高職”雙向融合、三階遞進、四維訓練”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科技通報,2019(6):229-233.
[4] 張泉,李美玉.“雙創”背景下高校“創新學”通識課程優化設計研究[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3):14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