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發
摘 ? ?要: 用哲學方法抓落實,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抓落實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上級指示精神與本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堅持用統籌兼顧的科學方法處理問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善于抓重點、抓關鍵,發揚釘釘子精神,反復抓、持續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執政為民貫穿到各項工作的落實中,把工作落實同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
關鍵詞: 哲學方法 ? ?抓落實 ? ?統籌兼顧 ? ?真抓實干 ? ?執政為民
抓落實,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領導十三億多人的社會主義大國,我們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①在強調要增強的八項本領中,重點提到要“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說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結合起來,勇于攻堅克難,以釘釘子精神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高度,對全黨提出的新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深刻理解、努力踐行,切實增強抓落實的本領和能力。
抓落實,固然需要“狠”勁,更需要“巧”勁。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共產黨人的看家本領,用哲學方法抓落實,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抓落實
“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徹底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石,是建立科學的、完整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起點”③。“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辯證唯物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遵循這一觀點,最重要的就是要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④。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就是人們想問題、辦事情要把客觀存在的實際事物作為根本出發點,它要求我們根據客觀存在的事實,決定主觀思想和行動。所謂落實,就是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落實到實踐中、落實到基層中、落實到群眾中,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確保黨和國家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因此,要抓好落實,首要的一條是堅持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把上級指示精神與本地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把堅定的原則性和靈活的策略性結合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落實,就是要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的實際行動,把初心使命變成黨員干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干、真抓實干的自覺行動,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地生根。”⑤上級精神總攬全局、高屋建瓴,具有宏觀性、理論性、指導性的特點;各地區、各單位面臨的具體情況不同,在落實工作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不盡相同。因此,抓落實絕不能脫離實際,必須結合實際,在結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成效。要堅持從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出發,細化中央指示、上級精神,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創新“自選動作”。貫徹上級的要求和部署,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變,也不能生搬硬套、照搬照抄,而是必須根據自身實際,把上級的要求與本單位的具體情況結合起來,在把握好原則性要求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實際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和措施,讓人民群眾一目了然,有章可循。抓落實既要忠實于上級的指示精神,又要“走哪條山路就唱哪山的歌”,因地制宜,靈活變通。將上級指示要求與地方實際情況相結合,才能使計劃、措施得到有效落實,墨守成規、固守教條,只會使上級指示精神因“水土不服”而難以得以真正落實。
二、統籌兼顧抓落實
“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和過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現象和過程這樣或那樣地聯系著,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⑥。“任何事物、現象和過程內部的各個部分、要素、環節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著的”⑦。普遍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一個基本原則和基本觀點。唯物辯證法要求用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待問題,必然要求用統籌兼顧的方法處理問題。堅持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是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發展實踐中形成的重要思想方法、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說:“在中國當領導人,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有的時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時候又要以小帶大、小中見大,形象地說,就是要十個指頭彈鋼琴。”⑧堅持統籌兼顧是推動科學發展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抓落實,具體地說,就是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統籌協調不等于各項工作平分秋色、一線平推,而是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既堅持全面統籌,又必須突出重點,做到主次配合、協調一致、有先有后、有輕有重,保證全局工作的整體效果。
二是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全局對局部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但全局是由局部構成的,沒有局部便沒有全局。因此,要樹立“一盤棋”的大局意識,對從局部看來可行,但從全局看不行的,應善于取舍;對從全局看可行,但從局部看不行的,應積極調整,切實做到局部服從全局。
三是處理好“遠”與“近”的關系。長遠工作具有前瞻性、方向性,是當前工作的引導和發展;當前工作是長遠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既要抓好當前工作、腳踏實地實現近期目標,又要以超前的眼光,從全局性、系統性、整體性上思考問題,科學合理謀劃長遠發展。
四是處理好“虛”與“實”的關系。著眼長遠,制定好規劃、做好具體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是非常必要的,但不能只安排不檢查,只部署不落實。決策貴在貫徹,工作重在落實,不能只滿足于會議上、文件中,更不能只說不干,只務虛不務實。
三、遵循規律抓落實
“社會歷史規律具有同自然規律相同的本質,又有著不同的性質和特點。作為規律來說,它們都表現為事物之間本質的必然性的聯系,它們的作用也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質”⑨。任何社會問題的產生、發展和變化,歸根結底是由相關事物發展規律決定的。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和運用規律,從規律層面把握和解決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要求。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法,做到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性相統一,這是抓落實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落實“要防止徒陳公文、等待觀望、急功近利,必須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意識和夙夜在公的責任意識”⑩。抓落實要大興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實干興邦,空談誤國”。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真理,也是古今中外歷史經驗的總結。落實就是要實干,落實就是要見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干勁,切實干出成效。抓落實要掌握循序漸進的工作方法。“古今事業須成于實,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抓落實要堅持一步跟一步地抓、一環扣一環地抓,逐個解決、扎實推進。抓落實的阻力系數與行動方案的周密細致程度及可行性成反比關系。如果事前缺乏對決策實施條件的具體考察和對行動方案的嚴謹策劃,落實決策就必然會阻力眾多、困難重重。因此,抓落實要從大處著眼,從“細”處入手、在“細”字上下功夫。抓落實要堅持適度的原則。“抓而不緊,等于不抓”,講的就是工作力度和工作效率的辯證關系問題。力度越大,收效就越大;力度過小,收效甚微;但力度過大,就會“過猶而不及”。落實的目標任務要重而可擔、落實的工作標準要高而可攀。
四、抓住重點抓落實
唯物辯證法認為:“在復雜事物的矛盾體系中,往往會有一種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或影響著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這種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過程起著決定的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問題的重點和中心,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因此,抓落實必須善于抓重點、抓關鍵。抓住了重點就找到了“狠”的著力點,也就掌握了“抓”的主動權。
抓好落實的有效方法是先抓住重點,把主要精力傾注到重點目標上,把力量配置傾斜到中心任務上,善于從事關全局性、根本性、緊要性問題入手,集中精力抓大事、要事和難事。對于落實每項具體的工作,要明確主攻方向,分清輕重緩急,找準著力點,牽住“牛鼻子”,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著棋勝、滿盤皆活,一點帶動、游走自如”的落實效果。不能抓住重點,眉毛胡子一把抓,甲乙丙丁平均用力,工作目標就無法向前推進、取得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抓落實的重點放到立足現實、著眼長遠、打好基礎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澤而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仍然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定不移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各級領導干部要有狠抓落實、真抓實干的使命擔當,真正做到心中有黨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責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為,努力做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領導干部。
五、持之以恒抓落實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的前進性是通過曲折起伏、往返迂回的道路實現的。事物發展的周期性既表現了前進性,又表現了曲折性,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列寧曾說:“把世界歷史設想成一帆風順的向前發展,不會有時向后作巨大的跳躍,那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在理論上是不正確的。”由此可見,一項工作最終落實到位,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必然要歷經多次曲折和反復,必定會遇到各種障礙和阻力。干工作、抓落實,都希望做到最好程度、收到最佳效果,但這是理想狀態和終極目標,現實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時時順心。所以,抓落實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落實,貴在持之以恒,也難在持之以恒。”相對于決策而言,落實是一個持續的、不間斷的過程。抓落實“要有釘釘子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抓落實必須經常抓、反復抓、持續抓,不達目的不罷休。
一要有不畏困難的干勁。抓落實的過程,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和矛盾,只有努力戰勝各種困難、解決好各種矛盾,才能把落實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因而,抓落實要不畏困難、不懼矛盾,始終保持奮發進取、迎難而上的精神狀態。縱有萬般險阻,也要知難而上,決不無功而返、無果而終。
二要有咬緊目標的韌勁。古人曰:“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里的“道”和“事”就是目標。抓落實也一樣,在抓之前要科學制定目標、多方論證目標;在抓當中要時刻緊盯目標,一直圍繞目標,始終抓住目標。唯有如此,落實才不偏向、不游離,“道”才能因行而至,“事”才會經為而成。淺嘗輒止、有頭無尾、虎頭蛇尾,都不會使目標徹底落實。
三要有敢于擔當的勇氣。抓好工作落實必須“敢”字當頭,以“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勇氣擔當,責任面前不推諉,挑戰面前不退縮,在關鍵時刻和危急關頭豁得出來、沖得上去。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把矛盾化解、把難題解決,從而把工作落實到位。當然,這其中也要講究有勇有謀,盡量規避各種風險。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抓落實
“從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看,最具有決定意義的是,人民群眾是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之所以是歷史的創造者,從根本上說,是由于人民群眾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是推動歷史進步的客觀物質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們黨根據歷史唯物主義關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主體,是推動歷史前進的決定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來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的集中體現。領導干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抓落實,才能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才能使各項落實工作保持不竭的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貫穿到各項工作的落實中去,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握住這一點,就把握住了抓落實的根本,就能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實上。”各級領導干部首先要認識到任何一項工作都要帶領廣大人民群眾艱苦奮斗,才能得以真正落實;離開了人民群眾這個主體,任何工作都不可能得到有效落實。所以,抓落實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步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不僅有著較強的對自身利益的關切,而且有著較高的公共參與熱情。因此,抓工作落實不能只在于滿足群眾物質文化方面的需求,而是要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社會公共治理中,激發社會活力,從而轉換為社會共治的不竭動力。無論是環境保護、產業發展,還是脫貧攻堅等工作都需要廣大群眾的參與、支持,沒有群眾的參與、支持就不會成功,也沒有任何意義。
領導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只有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把自己的工作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落實工作,才能經得起人民群眾的檢驗。落實工作有沒有成效、成效是大還是小,人民群眾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最有發言權。各級黨員干部要把抓落實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結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切實把人民群眾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檢驗工作成效的標準;始終保持對人民的熱心、赤心、誠心,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民生改善扛在肩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多樣化需求,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注釋:
①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A].十九大報告單行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68,69.
③肖前,主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0(2):97,101,101,222,185,195,320.
④⑥⑦⑨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M].北京:學習出版社,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1):279.
⑤習近平.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9(13).
⑧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1):102.
⑩習近平.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1(1):156.
習近平.關鍵在于落實[J].求是,2011(6).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51.
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