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計算機和信息技術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生產關系的改善,而且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維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巧妙地融入小學數學教學中。立足于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的融合為探究過程,希望借此為小學數學教學研究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融合;探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是每一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融合、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融合、信息技術與教學形式的有效融合、信息技術突破數學教學難點這幾個方面著手進行。以下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意義
在我國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現代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教育領域,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主要以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為主要表現方式,多媒體設備能夠將課本靜態的知識以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呈現出來,這樣能夠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是深化我國新課改進程的重要舉措,能夠有效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進一步完善。首先,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以形象、生動的動態方式呈現,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將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好地簡化,這樣學生吸收和消化起來會更快。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是摒棄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的重要體現,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更加有序、高效。其次,現代化信息技術所呈現的教學內容是多維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此外,信息技術下的翻轉課程教學模式,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學習能力。最后,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性的特點,能夠滿足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數學學習的潛力,激發他們對數學知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的數學學習方法更靈活、更具創造性。
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的具體措施
1.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融合
由于小學數學篇幅的限制,使得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基于此,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具體內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盡可能從實際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數學的教學內容,還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改變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的觀念。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認識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上課之初,我先是引出了這樣一個例子,如:“在青青草原上,有一群可愛的小羊,有一個叫喜羊羊的和它的同伴們為即將舉行的聯歡會而忙著,羊村長為了獎勵小羊們,就決定發東西獎勵小羊們,但是喜羊羊想要羊村長獎勵他尺子、沸羊羊想要鉛筆、暖羊羊想要橡皮、美羊羊想要練習本、懶洋洋想要零食,這可把羊村長難住了。現在羊村長要我們幫它解決這個問題,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隨著我的講解,有學生說:“羊村長可以給它們發錢,讓他們自己去買。”聽到學生的回答我說:“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我話音剛落,學生七嘴八舌地說著,有的說:“認識。”也有的說:“不認識。”看到這樣的情況,我借助視頻件出示小羊們去逛羊羊超市的一段小視頻,并讓學生觀察小羊各自要的東西多少錢。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視頻所吸引。很快PPT播放完畢,我問學生:“練習本、橡皮、鉛筆分別多少錢?”小張積極地站起來說:“練習本1元,橡皮1角,鉛筆2角。”接著我說:“尺子和零食的價格沒標上,但導購員說了,買一本練習本的價格可以買2把尺子或5袋零食,尺子、零食各多少錢?”這樣的教學方式,既便于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又能把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
2.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融合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發展,傳統教師用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基于此,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中,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課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也為了讓學生認識鐘面、時針、分針,掌握整時、幾時在鐘面上的表示方法,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出示課件,讓學生觀察鐘面上都有什么。隨著我的講解,學生相互交流,有的學生說:“鐘面有12個數字。”還有的學生說:“3個指針。”也有的學生說:“2個指針。”看到學生的回答,我說:“那你們知道那2個指針叫什么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不知道。”接著,我說:“時針和分針兩兄弟不停地在鐘面上賽跑,就讓我們知道了時間。那個長長的叫分針,短短的叫時針。”緊接著,向學生示范整時時針、分針在鐘面上的位置,并布置了以下問題:“7:00、8:00、9:00的分針、時針分別應該停留在鐘面哪個位置?”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讓學生初步建立了時間觀念,還激發了他們對小學數學學習的興趣。
3.信息技術與教學形式的有效融合
在新一輪改革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傳統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如今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更好地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輔助教學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對于提升學生信息運算能力、探究意識以及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教師組織學生走出課堂,以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這使得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
4.信息技術突破數學教學難點
教師教學過程中會發現,小學生對帶有動態畫面的教學更易于理解。傳統的教學,由于缺乏先進的教學技術,教師常用的教學方式大都是靜態畫面或板書形式,盡管也能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但和先進的信息技術相比,信息技術的動態教學視頻,能夠讓課本中的數學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從而解決了學生在數學課本中遇到的難點和重點問題。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通過直觀感知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我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出了一些關于角的圖片,如數學課本、剪刀、三角板、五角星等的圖片。學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過去,很快就播放完畢了,我說:“誰能找找我們的教室里面有沒有角?”安靜的教室立刻變得熱鬧起來,有的學生發現黑板有角,還有的學生發現學習桌有角,也有的學生說窗戶有角。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還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能夠在整體上對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在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下,數學教學方法實現了創新,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也得到了優化。在具體教學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著力探究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更多優勢,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小學數學教學。
參考文獻:
[1]歐小紅.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64.
[2]李世品.論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6):116.
[3]陳常英.淺論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與現代信息技術整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32.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