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月
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科技發展也越來越快速,為了與當前經濟發展相適應,要不斷對當今教育進行改革與創新。現在社會中,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設備,在小學教學課堂上進行深入應用,小學信息技術的“理想課堂”要求打破傳統教育的思維方式,這就需要讓教育工作者理解理想教育、理想課堂的意義,建設現代化課堂。
關鍵詞:信息技術;理想課堂;教學實踐;現代教育
一、小學信息技術“理想課堂”的背景和意義
1.信息技術理想課堂的背景
在當今社會新課改的要求背景下,我們要在科學理論的研究指導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努力借助各種外部有利條件,不斷實現小學信息技術下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與創新,并解決現有小學信息技術理想課堂存在的問題,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打破現有小學信息技術理想課堂教學模式的困局。
2.信息技術理想課堂的意義
在小學信息技術“理想課堂”中貫穿創新教學,將極大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創新能力,更是一種教育形式的深刻改變。小學相對于其他層次的教學來說是一個奠基的過程,小學課堂的創新教學實施將為以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形成打下基礎,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創新型社會的發展。
二、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堂重難點突破實踐策略
當今社會教育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就是信息技術理想課堂的建設與發展,而對于學校的教學工作來說,發展科學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越來越重要。對于小學教學工作來說其核心問題主要是指在信息化技術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這就要求我們結合教學實踐,努力提高學生對信息化理想課堂的認識,促進學生的能力提高,高效率完成課堂任務,最后為小學“理想課堂”教學的創新開辟出一條新道路、新路徑。
同時,最關鍵的是要努力探索信息化技術背景下小學“理想課堂”課堂教學實踐的創新型方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在現今新課改要求的信息化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在原有教學課程的教學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實踐性教學和創新性教學,不斷發現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新素材,使課堂教學能夠更加具有實踐性和發現性,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使課堂能夠更加具有理解性和趣味性,從而不斷對理想課堂的創新性探索不斷尋求發展的新方法。
三、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1.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信息技術知識,不斷借鑒他人對“理想課堂”理解,從而豐富自己對建設“理想課堂”經驗的理解,努力營造信息技術下的“理想課堂”的大環境。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對新教學模式的課堂缺乏趣味性,一個缺乏趣味性的課堂是沉悶的,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氛圍里學習很難提高注意力,如此下去,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不容樂觀,因此,我們要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
2.以學生自主參與問題解決為核心
雖然在整個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的角色非常重要,但是小學生的地位也不能夠忽略。教師應該明確一切的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服務的,因此要摒棄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死板現象,而是要借助多媒體等外部力量打造理想課堂,并且時刻鼓勵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分析、處理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讓他們逐漸愛上學習。
3.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利用
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學習的特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抓住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特點來建設信息技術下的“理想課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信息技術“理想課堂”的教學實踐的初步探索,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創新性理想課堂教學,要正視教師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培養,要進行小學理想課堂的個性化教學,努力提升教學的課堂體驗、拓展策略性課堂教學,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性。同時我們也要注意教學工作的階段性和發展性,重視發展過程,任何事物都有其發展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我們要以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應用于理想課堂的實踐探索,逐步引領現代化教育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紀平平.信息技術支撐下的“理想課堂”構建與實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7.
[2]凌秋虹.構建信息技術理想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美麗的紅絲帶》一課說起[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22):26-28.
[3]黃玉安.追求信息技術“理想課堂”的實踐和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1(27):107.
[4]范珺.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理想課堂的構筑[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8):41-43.
[5]潘志建.提高教學效率 構建理想課堂: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新課程的整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6):5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