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余其照 王虎

摘要 ? ?通過分析長豐縣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做大、做強、做優長豐稻蝦產業的對策,以期為推進長豐縣稻蝦綜合種養產業發展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 ?稻蝦綜合種養;現狀;問題;對策;安徽長豐
中圖分類號 ? ?F3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200-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稻田綜合種養技術不僅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激發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為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同時,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了產品品質,為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1]。
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涉及農業農村各個方面,重要的是產業興旺發展[1]。為提高農田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長豐縣從2017年開始,在省、市、縣農業部門的扶持幫助下,將傳統的種稻和養蝦兩大優勢產業有機結合起來[2],并在穩步推進“稻田蝦”的產業基礎上大力發展“稻蝦米”產業。
1 ? ?發展現狀
江淮分水嶺地區干旱缺水,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近幾年來,地處江淮分水嶺的長豐縣卻走出了一條稻蝦綜合種養的新路子,在做優一產的基礎上做強二產、做活三產,打造稻蝦全產業鏈。
1.1 ? ?面積發展迅速,技術逐漸成熟
近幾年來,由于政府政策傾斜力度大、產業效益好、農民積極性高,長豐縣稻蝦綜合種養面積迅猛發展,由2015年的866.7 hm2發展到2018年的7 333.3 hm2,2018年長豐縣稻蝦全產業鏈從業人員約1.3萬人,其中一產從業人員9 000人、二產從業人員2 000人、三產從業人員2 000人。種養技術也在探索中逐漸成熟,種養模式也不斷創新,改“一稻一蝦”為“一稻二蝦”或“一稻三蝦”。種養效益不斷增加,由以前的1.50萬~2.25萬元/hm2增加到3.0萬~4.5萬元/hm2,效益好的可達6萬元/hm2。
1.2 ? ?經營主體增加,規模效益提升
按照“政府引導、民間組織、市場運作”的方式,長豐縣大力培育稻蝦種養新型經營主體。目前,全縣共發展小龍蝦加工龍頭企業2家、小龍蝦養殖加工研發中心1家、小龍蝦養殖企業7家、小龍蝦專業合作社78家;全縣稻蝦綜合種養戶26 100余戶,其中13.3 hm2以上的種養大戶65戶,66.7 hm2以上的7戶;全縣從事小龍蝦產業人員約3萬人,產業經紀人約3 000人,勞動就業機會約3 500個,社會效益明顯。
2 ? ?存在的問題
2.1 ? ?融資難度大,企業做大做強難
小龍蝦收購加工時間短,短期內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和流動資金。如長豐縣小龍蝦收購時間為3個月,收購時間短,需要大量的人員工資和收購資金,如收購100 t小龍蝦約需300萬元資金。加上技術改造和升級,需要大量資金,而企業從銀行貸款很困難,企業做大做強難度大。
2.2 ? ?宣傳力度不夠,品牌知名度低
長豐縣小龍蝦養殖具有一定的規模,且生態稻蝦米產量較大,但由于宣傳不足、宣傳形式比較單一、宣傳范圍較小、宣傳力度不夠大,以致省內特別是省外對長豐縣盛產小龍蝦知之甚少,絕大部分優質生態稻蝦米被當作普通大米銷售,既降低了市場競爭力,又減少了種養戶的收益。
3 ? ?發展對策
3.1 ? ?標準要高,模式要新
建設66.7 hm2集中連片稻蝦共養生態種養基地和稻蝦米綠色優質產加銷一體化品牌創建示范基地,并且建設標準要高,稻蝦養殖格局要好。在不斷創新種養模式上,改過去“稻蝦連作”為“稻蝦共作”,變過去“一稻一蝦”為“一稻二蝦”或“一稻三蝦”,將水稻種植與小龍蝦養殖有機結合,龍蝦產量達1 500 kg/hm2,優質稻產量6 000 kg/hm2左右,實現6萬元/hm2左右的好效益。
3.2 ? ?品質要優,技術要精
提倡健康種養、生態種養,即在“稻蝦共作”模式中,通過資源循環利用,全程使用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減少農藥用量,使用綠色生物農藥,減少化肥施用量,施用有機肥等新型肥料[3]。建立水產養殖登記制度、處方制度、用藥記錄制度、休藥期制度、漁藥準入制度等5項制度,為健康種養、生態種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 ?企業要強,鏈條要長
一是龍蝦加工企業不要局限于蝦仁、蝦尾、整肢蝦等食用品種的加工,還要拓展龍蝦的各類延伸產業,特別是甲殼素、氨基葡萄糖鹽酸鹽、殼素糖、殼寡糖等高端產品和保健品的研發加工;二是稻米加工企業要做好農企對接,引導新型經營主體按照企業和市場需要種植優質稻蝦米水稻品種,推廣和完善訂單生產,促進優質優價,提升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實現稻蝦米產加銷一體化發展,促進水稻生產從“賣稻谷”向“賣大米”轉變;三是開發稻蝦旅游,形成釣、購、娛一體的稻蝦觀光項目,實現稻蝦多吃。
3.4 ? ?品牌要響,內涵要深
政府各級部門應充分利用相關媒體,加強對外宣傳推介,挖掘品牌內涵,講好品牌故事,通過主流媒體、自媒體、農展會、品牌推介會等渠道,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品牌宣傳活動,有效提升長豐小龍蝦和稻蝦米品牌整體影響力。在小龍蝦和稻蝦米品牌包裝設計中,指導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強化人文、地域、風土、人情氣息等特色的塑造,豐富品牌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價值。
3.5 ? ?力度要大,支持要好
政府應把發展稻蝦產業納入戰略層面進行規劃,并在政策、保險、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建立品牌發展政策激勵機制,重點支持品牌創建、品牌認證、質量提升、技術創新、品牌宣傳推廣、營銷推介、電子商務等品牌培育工作,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長豐稻蝦產業。鼓勵金融機構向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供以品牌為基礎的商標權、專利權等質押貸款。
4 ? ?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長豐縣稻蝦米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相信在政府的正確指導下,在廣大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從業人員的努力下,長豐稻蝦產業必將有一個大的發展[4],從而培育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增綠[5-6]。
5 ? ?參考文獻
[1] 徐輝,張業成,胡定志,等.淺議稻田綜合種養技術模式與應用[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3):103-105.
[2] 許幼青,壽紹賢,謝金木,等.“稻-蝦”輪作高效生態種養模式的探討[J].中國稻米,2012,18(6):47-48.
[3] 王興龍,史紀鎖,章安康.淮安稻米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2006(11):38-39.
[4] 袁守江,楊連群,宮德英,等.山東省優質稻米產業化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04(6):65-67.
[5] 高業根.肥東縣稻蝦綜合種養生態循環模式發展趨勢[J].基層農技推廣,2019,7(1):102-104.
[6] 尚俊峰.春季稻蝦種養管理要點[J].現代農業,2019(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