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艷 張姣
摘要 ? ?在扶貧工作中突出農業產業扶貧,積極探索精準脫貧模式,形成貧困人口加快脫貧的良好態勢。本文介紹了商水縣實施農業產業扶貧的做法及成效,并提出了進一步實施農業產業化扶貧的對策,以加速農業產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 ? ?農業產業扶貧;現狀;成效;對策;河南商水
中圖分類號 ? ?F323.8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240-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商水縣成功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后,農業農村局的脫貧攻堅工作常抓不懈,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四個不摘”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結合農業產業扶貧和行業扶貧的情況,繼續做好脫貧攻堅工作。
1 ? ?農業產業扶貧現狀
1.1 ? ?加強領導,強化措施
堅持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首要工作任務,舉全局之力投入脫貧攻堅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其他班子參與抓,所有干部職工齊上陣,明確責任、壓實任務,為脫貧攻堅工作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班子成員每周至少到聯系村走訪1 d,28個駐村第一書記和8個工作隊員吃住在村,175名幫扶人員,認真執行“周五幫扶日”制度,走村入戶、宣傳政策,解決實際問題,傳授農業技術。2019年初,農業局投入25萬元為28個貧困村安裝1 160盞路燈;投資6萬元為貧困戶購買生活用品,進一步提升駐村幫扶工作群眾滿意度。
1.2 ? ?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增收
目前,全縣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共2 127家,其中國家級7家、升級10家,有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采用土地托管、股份分紅、就業幫扶等形式帶動貧困戶732戶,人均增收 600元。如天華合作社探索出一條整村推進的土地托管模式,托管9個村1 513.3 hm2土地,實行“耕、種、管、收、貯”五位一體。其收購小麥加價0.2元/kg,為9個村提供集體經濟收入32.69萬元,為476戶貧困戶免去耕地費用和麥種款,得到領導的認可。2019年計劃托管土地2 666.7 hm2。
1.3 ? ?引導特色種植,助力脫貧攻堅
目前,商水縣蔬菜種植面積8 666.7 hm2,小辣椒種植面積766.7 hm2,無籽西瓜種植面積213.3 hm2,葡萄種植面積266.7 hm2。鄧城天力葡萄種植合作社流轉土地9.07 hm2種植葡萄,收益達30萬元/hm2,2017年、2018年采用合作分紅的方式, 215戶貧困戶每戶每年分紅500元,2019年分紅于8月底兌付。
1.4 ? ?利用項目資金對小麥病蟲害進行統防統治
2018年,利用社會化服務項目資金549萬元防治小麥2.03萬hm2,136個貧困村全覆蓋;2019年利用971萬元防治小麥5.8萬hm2,覆蓋了96個貧困村。
1.5 ? ?組建農業技術宣講團
抽調12名高級農藝師分別深入到張莊、譚莊、東城、農場等鄉村傳授農業技術。
1.6 ? ?提升服務水平
加強行風建設,落實“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努力提升服務水平。實行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做到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雙公開”“兩單銜接”相互對應。簡化辦事流程,窗口服務人員嚴格按照服務標準辦事,做到“一次性告知”“首問負責”,確保企業辦事順暢。結合農業農村局實際和權限,按照有關部門要求,編制農業行政便民服務事項38項,確定受理崗人員4人、審核崗人員4人、辦結崗人員5人。將種子農藥生產經營許可證、植保檢疫證、土地確權證書和水產養殖等服務事項所需資料編制告知書,實行行政服務大廳一站式辦理。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管理方面有關行政審批事項的受理、審批和有關行政許可證的發放工作,對需要行政審批的事項及時審核蓋章。落實政務服務公開、創新服務方式、嚴格服務標準等相關規定,完善行政審批事項服務指南和手冊,方便企業在辦理審批事項前就能全面了解辦理手續、程序、所需材料和填報內容,提前做好準備,做到農業部門多服務、農民和企業少跑路,進一步簡化辦事操作流程,提高行政審批效率[1]。
1.7 ? ?解決工作難點
商水縣土地確權工作基本結束之后,經了解各鄉鎮還有部分農戶土地確權證書存在未發放到位、漏統漏登、信息錯誤等問題。為了做好便民服務,解決該工作給群眾帶來的不便,農業農村局積極與測繪公司聯系,制定土地確權“回頭看”工作方案,明確鄉鎮、村和農業局、測繪公司應負的責任,確保土地確權回頭看工作順利進行,讓農民都能拿到完整、正確的土地確權證書,并簡化群眾辦事程序,明晰其需要提供的資料,進行一站式服務[2]。
1.8 ? ?強化行政執法,提高辦案效率
商水縣農業行政執法部門按照“放管服”新政改革要求,進一步完善“案件舉報線索受理制度”和“行政處罰案件主辦員制度”,推行“馬上辦”“簡化辦”的改革制度。根據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監管“屬地管轄”原則,構建農業行政處罰案件鄉鎮就地就近辦理,縣級指導協調機制,既促進了執法辦案責任落實,又方便了違法當事人,提高了辦案效率[3]。在農業綜合執法工作中,一是加大農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重點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藥管理條例》《肥料登記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使農民群眾科學種田水平提高。二是突出強化農資市場監管,以禁用農藥為重點,開展農藥專項檢查,以農產品生產基地為重點,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查,組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農產品農藥殘留進行檢測,開展農資打假護農行動。2019年以來,對全縣農藥、化肥、種子經營網點進行農資質量安全檢查,出動宣傳車300余臺(次),張貼標語360余條,懸掛過街聯120余幅,發放“假劣農資鑒別常識”30 000余張,寄出“致全縣農資經營者一封信”1 500余封;查處不合格農藥70余件(沒收36件),責令整改農資經營戶40家,查處案件8起,結案率100%,錯案率為零,所結案均未引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為農民和農業生產挽回經濟損失160多萬元。三是成立了商水縣農藥、種子、肥料協會,在農資打假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其參與領導下,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在確保全縣農資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對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新技術、新產品的順利推廣,使其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進而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嚴格公正、公開、文明執法,嚴肅執法程序,公開農業行政處罰案件信息。通過案件查處,既遏制了涉農違法行為,維護了生產基地和經營市場的生產經營秩序,又提升了執法人員的執法辦案水平,得到了上級農業主管部門的肯定[4]。
2 ? ?農業產業扶貧取得的成效
一是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技術培訓工作。2018年培訓1 128人,發放困難補助6萬元;2019年計劃培訓600人。二是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6月底全縣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 411.6萬元,村均2.4萬元。三是統籌抓好旱廁改造項目建設。2019年計劃建旱廁6.05萬座,第一批建造1.55萬座,目前項目正進入招標階段。
3 ? ?下一步工作對策
一是突出干部結對幫扶,堅持因戶精準施策。認真落實“班子成員包鄉鎮、第一書記包村、幫扶責任人包戶”的幫扶工作機制,明確幫扶責任,提升工作能力,提高幫扶成效。二是積極探索多元化脫貧路子,進一步促進貧困戶參股、入股或者與龍頭企業、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發展產業項目。有效地解決貧困戶技術資金不足、產業發展單一等問題。三是做好產業發展“后勤保障”工作,針對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業風險大、成本高等問題,加強科普宣傳、農業推廣、能人示范等工作力度,切實幫助貧困戶掌握相關技能,減少相應的損失及風險。四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積極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推進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和托管,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4 ? ?參考文獻
[1] 薛炳杰.阜南縣實施農業產業化扶貧成效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7,23(13):7.
[2] 高輝,徐磊.三峽壩區移民村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J].現代農業科技,2019(7):234-235.
[3] 張正堯,呂永輝,楊照,等.全國農業產業扶貧成效評價及對策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8(17):126-129.
[4] 楊梅,劉浦江.新疆阿克蘇地區國有貧困林場扶貧成效、問題和建議[J].安徽農業科學,2015(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