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堅 倪艷云



摘要 ? ?本文以高郵市為例,通過對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以農民為主體的公司等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進行調查,分析了規模生產經營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對策,以期為高郵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種植業;規模經營;現狀;問題;對策;江蘇高郵
中圖分類號 ? ?F326.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23-024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為適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快速發展的新形勢,農業技術推廣服務部門應與時俱進,創新農技推廣新舉措,積極主動做好農作物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幫助解決制約生產的技術瓶頸問題[1-2],提升適度規模種植產量和效益。本文對高郵市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和以農民為主體的公司等規模生產經營主體開展了調查和分析,針對規模生產經營中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以促進高郵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建設。
1 ? ?規模經營現狀
高郵市共13個鄉鎮、區,常年糧食種植面積5.53萬hm2。據調查,全市從事種植業規模經營的大戶、家庭農場及公司共有1 104個,流轉土地面積1.22萬hm2,占全市糧食生產面積的22.1%。
1.1 ? ?人員結構
從表1可以看出,規模經營人員性質主要有3種: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公司。從年齡構成上來看,從事規模經營人員以41~50歲人數最多,所占比例為46%;其次為51~60歲和≥60歲,所占比例分別為28%、15%;30~40歲的人數占比最低,僅為11%。從文化水平構成來看,中學水平為最多,所占比例達87%;其次為小學水平,所占比例10%;大專及以上水平最低,僅占3%。從人員所屬地區來看,絕大多數規模經營人員來自本縣,占87%,縣外及省外人員分別占11%、2%。
1.2 ? ?種植大戶土地流轉和收入概況
由表2可知,從流轉土地規模來看,高郵市規模經營大戶中流轉土地面積≤6.67 hm2的戶數最多,達487戶,所占比例達44.1%;其次為流轉土地面積6.67~13.33 hm2的戶數,達415戶,所占比例達37.6%;流轉土地面積>66.67 hm2的僅1戶,所占比例僅0.1%。從承包時間來看,<5年戶數最多,達847戶,所占比例76.7%;其次為承包時間5~10年,所占比例達19.4%;承包時間>10年所占比例最小,僅為3.9%。從種植大戶年收入水平來看,年收入5萬~10萬元所占比例最大,達46.2%;其次為年收入低于5萬元,所占比例達32.0%;年收入為10萬~20萬元所占比例達17.8%;年收入高于30萬元所占比例最小,僅為0.6%。
1.3 ? ? 種植大戶設施設備概括
種植大戶設施設備主要體現在農機具數量、曬場面積、烘干設備數量、倉儲能力以及固定用工數量等方面。高郵市種植大戶農機具、曬場、烘干設備、倉庫儲量、固定用工比例分別達61.2%、11.2%、1.1%、9.3%、24.6%,具體見表3。
2 ? ?規模經營存在的問題
2.1 ? ?承擔風險大
農業生產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的雙重考驗,種植大戶必然要承擔比一般種植農戶更多的風險。通過多年建設,高郵市農業基礎設施有了較大程度改善,但與現代農業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
2.2 ? ?成本上升壓力大
一是生產成本上升。近年來,高郵市農藥、化肥等生產成本也日趨上升,給規模經營帶來一定壓力。二是土地租金上漲快。土地租金在種植大戶生產成本構成中所占比重較大,且近幾年呈持續上漲態勢。據調查,高郵市土地租金由2008 年的7 500元/hm2上漲到12 750元/hm2,甚至有些地力較好田塊達到15 000元/hm2。租金成本已經達到總成本的1/3左右。三是雇工費用節節攀升。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的加速,農村勞動力資源日益短缺,勞動力價格節節攀升。高郵市種植大戶擁有的固定用工僅占24.6%,大部分仍依靠臨時用工。據調查,高郵市農村雇工價格已從2010年的60元/工日上漲到100元/工日以上。雇工費用占到了種糧大戶總成本的1/4。在雇工費用節節攀升的同時,勞動力短缺現狀始終沒有改變,特別是在搶收、搶插的“雙搶”時節,請工用工矛盾十分突出。
2.3 ? ?設施設備不完善
從全市的情況來看,種糧大戶普遍缺少曬場和機械烘干設備,同時倉儲條件十分有限,每到收割時節,稻谷晾曬存在問題。大部分種植大戶只能依靠糧商田頭收購,價格偏低,但能解決晾曬問題。一旦遇到稻谷滯銷,收獲后大多只能在馬路攤曬,因車輛碾壓造成品質降低,同時很不安全。如果收割期間天氣不好,種糧大戶更是一籌莫展。由于倉儲條件有限,絕大部分種糧大戶抵御稻谷價格波動的能力不足[3]。
2.4 ? ?生產管理不科學
部分種植大戶生產管理能力不強,尚未充分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僅憑經驗辦事,粗放種植導致經濟效益不高[4]。還有部分種糧大戶不從自身經濟實力出發,不考慮實際管理能力和水平,一味求大求全,盲目擴張,導致產量無法提高。
3 ? ?規模經營對策
3.1 ? ?推動土地流轉服務
在進一步穩定家庭承包關系、推動土地確權頒證的基礎上,健全縣、鄉、村土地流轉服務機構,推動土地規范、有序、穩定流轉。要進一步完善土地流轉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在政府指導下由市場決定的定價機制,根據糧食生產收益、物價指數合理確定指導價格并定期發布,既要遏制流轉價格過低、損害農民利益,又要防止價格虛高、不利于產業發展。提倡以糧食折價的辦法支付土地租金。同時,要創新土地流轉模式,進一步健全土地信托流轉機制,探索土地合作社、土地流轉股份制等土地流轉方式,密切種糧大戶與流出土地的家庭承包戶之間的利益聯結關系,提高土地流轉工作水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有關推進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的政策措施,在用地、用電、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真正扶持大戶發展,解決大戶生產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3.2 ? ?大力發展專業化服務
積極培育植保、農資、農技等服務組織,鼓勵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病蟲害防治、承租、代管、烘干等各項服務,為大戶排憂解難,使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的優勢得到充分體現。
3.3 ? ?加強基層農技推廣
加大財政對農技推廣服務投入,改善農技推廣服務人員工作條件,優化農技人員結構,充實農技推廣力量,建立合理的考核評估機制,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同時,結合科技下鄉、陽光工程等活動,定期組織種植大戶參加培訓,推廣農業科技,提高種植大戶的農業科學文化水平。建立高水平的農戶對接服務隊伍,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
3.4 ? ?加強基礎建設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涉農資金整合機制,整合農田水利、土地整理、農業綜合開發等基礎建設項目,優先安排種糧大戶,以大戶為載體,開展基礎設施項目建設。
3.5 ? ?加快推進農業保險制度
通過實行農業保險,幫助大戶增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4 ? ?參考文獻
[1] 楊華.種糧大戶面臨的現實困境與對策:基于河南新縣種糧大戶柳學友的調查[J].農村·農業·農民,2012(6):47-48.
[2] 陳潔,羅丹.種糧大戶:一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J].現代農業裝備,2012(增刊1):61-63.
[3] 張舉.關于靜寧縣種糧大戶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J].甘肅農業,2009(10):42-43.
[4] 張波,成翠霞.濟源市種糧大戶發展情況調研報告[J].新農村,201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