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原生家庭結構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來自不同家庭結構的孩子在成長中和成年后的情緒情感、處事方式等方面無不帶有家庭的烙印。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四歲時期,是情商發展的關鍵期,情感學習在這個時期得到最大的發展,6歲以前的情感經驗對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響。所以,對于孩童時期不同類型家庭的家園指導,對孩子一生的情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家庭結構;情商;關聯
中圖分類號:G459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2-0087-02
引 ? ?言
教育是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綜合工程。原生家庭的環境與教養方式對于孩子成長的影響日益受到公眾的關注。完整、幸福的家庭對于孩子的情商、智商以及全方位的成長的促進是受到大家認同的。即使是不太完美的家庭結構,我們也應該盡力為孩子多做一些,使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一、孩子情商相關的顯性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格爾曼在研究中將情商歸納為五個方面:認知自身情緒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人際關系管理能力[1]。
情商是人體腦部先天發育水平與后天補償對策的系統集成研究的框架。一個人情商的高低雖然有先天的遺傳成分,但與智商相比,卻與后天的培養更加息息相關。而孩童時期正處于情緒情感發展的關鍵期。在此期間,孩子生活的家庭、學校、周邊社會區域的人和事都可對孩子情商的發展有三維立體的介入。其中,由于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更加個性化,其作用尤為關鍵[2]。
二、家庭結構的主要類型及孩子情商的典型表現
筆者據此對所在園幼兒家庭情況進行了調查,將被調查的40戶家庭的基本情況,歸納為現代家庭的主要教養成員構成的幾種模式、在被調查家庭中的比例以及孩子的典型情商表現。
1.核心家庭
核心家庭有15戶,占取樣家庭總體比例的37.5%。由于本園地處工業開發區,幼兒父母工作相對忙碌。
這一類家庭的孩子由父母直接教養,典型特點是獨立性強,不依賴他人。通常比較自信,能夠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不亂發脾氣。但部分孩子由于父母平時約束較多而顯得比較膽小,也有一部分孩子在與伙伴的交往中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喜歡領導他人,較缺乏耐心。
2.三代主干家庭
三代主干家庭有17戶,占取樣家庭總體比例的42.5%。在這類家庭中,孩子的教養模式就是被熱議的隔代教育。在這類家庭中孩子的表現是比較受爭議的。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孩子在生活上能受到比較好的照顧,性格也比較溫和隨意。由于祖輩包辦較多,孩子依賴性比較強,在與伙伴的合作游戲中,也比較容易處于被支配的地位,不容易與人發生爭執;做事比較缺乏責任心,往往會求助于他人或半途而廢。大部分孩子比較任性,達不到目的會發脾氣。但也有部分孩子特別善于溝通,會通過商量,甚至討價還價的方式達成目的。
3.寄養、留守家庭
寄養、留守家庭是指父母由于工作忙或時間不穩定,將孩子完全寄養在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友的家中,或是送入寄宿學校,只是周末帶孩子回家。這類家庭在被調查家庭中約占10%,孩子在情感和能力許多方面比較邊緣化,有的特別獨立、能干,也善于與人交流;有的極度依賴,自理能力差,情感上內向、自卑,不愿與人交流。這取決于代撫養人對孩子的態度及教養方式。但這些孩子在情緒上普遍焦慮,不信任他人,在游戲中喜歡將玩具等物品占為己有,不喜歡與人合作。在與他人發生矛盾或達不到某一目時,這些孩子往往會選擇忍耐和等待,不輕易發脾氣,對他人和成人的言行會察言觀色。
4.單親家庭
單親家庭是指父母由于婚姻關系或工作原因,孩子由一方撫養,這類家庭約占被調查對象的7.5%。與寄養家庭的孩子相似,單親家庭的孩子的表現也是因撫養人的態度、方式不同而差異較大,但獨立能力普遍較強,做事比較有責任心,很少求助于他人。但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有的過于強勢,有的卻極度退縮,缺乏安全感,愛抱怨,有的會在發脾氣時自動離開群體,停止游戲,有的甚至會表現出比較暴躁的情緒。
通過調查我們看到,在不同的家庭結構中,孩子的情商發展也是情況不同的。相對而言,美滿完整的家庭、父母的陪伴和關愛,更加有利于孩子良好情商的的發展;缺少父母的陪伴、家庭的不完整,會對孩子的情緒、情感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筆者希望為人父母者要盡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給孩子完整的家庭,促進孩子良好情商的發展,為和諧社會作貢獻。
面臨現在多元化發展的社會趨勢,各種家庭結構并存是必然的,每一種結構對孩子的發展的影響也不是絕對的,這取決于實施教養者對孩子的教養方式,不同的家庭各有不同需要改進的方面。
三、教養方式指導
(1)對于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即“核心家庭”,孩子受到父母的直接教養,方式比較一致,孩子的情商發展一般比較健康。但由于有的父母工作較忙,會對孩子缺乏耐心,或要求過于嚴格,造成孩子膽小、急躁、不敢與父母溝通。建議父母要合理安排工作與生活的時間,對孩子提出要求的同時也要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不可操之過急。對于一些高知家庭,要防止對孩子過度的賞識教育,以免造成孩子盲目自信。
(2)三代同堂的大家庭即“主干家庭”是其樂融融的,如果配合恰當,祖輩的耐心寬容和父母的科學教育,將培養出身心和諧發展的孩子。但在實際生活中,三代人共同生活往往會產生矛盾。父母會嫌爺爺奶奶過于寵孩子,而爺爺奶奶在生活中也確實會情不自禁地為孩子包辦太多,對孩子滿足太多。這不僅造成了孩子自理能力低下、任性、缺乏責任心,更重要的是成人之間的相互指責以及教育寬嚴尺度的不同,會造成孩子對他人缺乏信任,做事沒有原則。所以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一家人要協調統一,經常商量,遇到問題更要心平氣和,寬以待人。
(3)代教養的孩子大部分獨立能力很強,一般父母選擇這樣的教養方式都有自己的無奈,但一定要為孩子選擇性格良好的代撫養人或有資質的機構,并且在假期中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平時也經常通過電話、視頻、書信等方式和孩子交流,讓其有安全感。
(4)單親家庭的孩子的教養由于由父母一方負責,父母工作、生活壓力往往比較大,情緒往往容易會帶到對孩子的教養中。這種家庭的孩子雖然有的時候很獨立,能力不比別的孩子差,甚至更強,但往往容易自卑,情緒不穩定。建議承擔撫養方的家長要善于平穩自己的情緒,父母雙方即使婚姻破裂也要做到“好離婚”。父母任何一方不在孩子面前貶低另一方,因為孩子性格智商來自父母的遺傳,父母一方對對方的貶低也就是對孩子的否定,這會加劇孩子的不安全心理。在對孩子的教養中,必要時要尋求祖輩或另一方的幫助。在適當的場合,父母要同時出現,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爸爸媽媽共同關愛的。
結 ? ?語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美好的將來,那么請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不管這個家庭是什么樣的構成,是否完整,這是身為父母的責任,也是對社會和諧發展所肩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關穎,晏紅.家庭教育指導者[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
郭念峰.心理咨詢師[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程利(1975.5—),女,江蘇蘇州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蘇州市高級家庭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蘇州工業園區十佳青年教師,蘇州工業園區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工業園區先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