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
摘 要:心理學相關理論的靈活運用,是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探索的主要形式。為此,通過期待效應、刻板效應等方面,把握心理學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的運用形式,以達到發揮心理學指導作用,促進學生成長的目的。
關鍵詞:心理學;小學生;班級管理
心理學是教育工作實踐的指導性專業理論,它不僅為教師提供了教學方法的指導,還輔助教師可以在明確學生階段性成長特征的同時,有序進行日常教學與課堂管理。為了進一步彰顯心理學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必須要明晰如何巧妙利用心理學知識。
一、應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展班級管理
皮格馬利翁效應,也稱為期待效應,是指教師在日常教學與互動過程中,對學生的某種期待,會成為提升學生主動性的潛在動力,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導向[1]。將這一心理學效應應用在小學班級管理中,要求教師應合理進行教育工作安排,針對學生成長的不同狀態,開展能力引導和水平提升。
比如,某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事務管理時,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進行學科課代表選擇時,選擇一個學科主動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并在日常學科課程安排時,積極鼓勵課代表主動進行學科知識整理、學習,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同時,教師在進行班級灑掃輪流表安排時,積極鼓勵學生自由進行組內分工,組織學生自主合作完成日常打掃任務。經過為期4周的期待訓練,該班級中的學生都有了較明顯的能力提升發展態勢。
皮格馬利翁效應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的引導性作用,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學習,在期待中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內在潛力,可實現促進學生能力提升的效果。
二、規避暈輪效應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是指學生長期處于他人的贊揚和認可過程中,而出現的個人能力提升方面的阻礙。借助心理學理論進行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探索時,需要尤為注意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光環效應問題,為此,教師開展班級管理時,應盡量規避暈輪效應造成的負面干擾[2]。
某小學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安排時,為了規避光環效應對學生成長造成的負面影響,就進行了以下實踐措施:(1)班級中開展的課題讀書活動,教師將學生隨機進行分組,設定每組的學習課題,然后組織學生課后自主進行搜集和讀書筆記記錄。課題設置上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符合學生能力需求,規避學生日常學習中的能力光環效應;(2)開展班級工作安排時,教師按照學生交流、認知以及群體交流范圍特點,穿插性進行班級日常工作安排,盡量將學生的優勢凸顯出來,促進其成長,規避學生成長交流中的光環效應;(3)教師班級管理工作開展時,也要充分調動家庭環境優勢,規避小學生成長中的環境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產生與發展,是個人能力、視野局限性開發所產生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日常班級管理時,以學生的優勢為基礎,運用劣勢作為輔助性條件,逐步突破光環效應對學生發展帶來的限制,實現了較好的能力提升與開發效果。從這一層面而言,有序規避光環效應,也是教師日常管理工作探索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三、減少習得無助對班級管理的干擾
習得無助,也是常見的心理學現象,它是指學生在日常學習期間,由于長期無法獲得學習效果,繼而對個人能力、水平失去信心的負面心理情緒。若學生長期處于習得無助的心理狀態中,會出現情緒低落、能力下降等狀況。為此,教師在小學班級管理時,需要巧妙規避該種心理效應對學生成長的干擾。
某小學教師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探究時,為了有效規避習得無助對學生造成的干擾,進行班級管理日常事務安排時,教師一方面組織學生階段性進行班級工作的接替性安排,比如澆花、擦黑板、掃地等班級日常環境清理方面的工作安排;另一方面,教師階段性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活動進行總結,提高學生自身的習得認知強度,獲得成就感。比如,教師每周都進行一次周記學習情況總結,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給予指導建議,提升學生自我發展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師還在班級中組織班會、詩歌朗讀比賽等多樣性活動,為學生能力展示與自我肯定提供表現窗口。
習得無助效應在小學生階段的表現最為明顯,這是由于該時期的學生在個人發展認知層面的解析高度不夠,后續進行成長情況分析時,教師需要合理進行教學思路的引導,有序進行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這樣方可實現指導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發展狀態下成長、進步。
四、規避刻板效應對班級管理的影響
刻板效應是指對于某種事物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其代表性特征之上,而對該事物的其他方面認識情況比較少,甚至是忽視。也就是說,刻板效應實質上就是片面化的認識思維,為此,小學教師在班級管理期間,就應合理進行教學思路的安排,進而科學進行教育認識方面的全面化展示。
某小學班主任進行教學工作安排時,為規避班級管理中出現刻板效應,組織學生進行班級互動安排時,也相應進行了教學課堂實踐情況的綜合分析,合理引導與分析班級中,考試、課堂紀律管理、家長會等方面工作在其成長中所發揮的作用,引導學生運用綜合性、全面性思維看待問題。
綜上所述,如何巧用心理學做好小學班級管理工作,是國內教育工作深入性探索的理論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應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開展班級管理、規避暈輪效應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減少習得無助對班級管理的干擾、規避刻板效應的班級管理影響,明晰小學班級管理方式。因此,文章研究結果將為國內教育工作實踐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曉曦.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分析中職衛生學校的班級管理[J].才智,2019(14):112.
[2]楊雪梅.有“度”溝通,推開育人的另一扇窗:積極心理學在班級管理中的有效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7):60-61.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