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華 王丹鶴
(哈爾濱廣廈學院通識教育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計算機設計初心是為了軍事發展,而自主學習是為了學習氛圍和效果,二者起初毫無關聯。隨著時代進步、計算機被廣泛應用,它伴著多種教學媒體形式,借著網絡成了英語課堂教學中重要角色,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學生掌握知識和能力的效果空前。自主學習模式一改傳統呼吁學生主動去聽、去看、去模仿、去練習、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等,快捷方便互聯網成為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新的途徑,真正呈現了隨時隨地學習的氛圍。學習自主性大大加強,效率明顯提升,效果成績顯著。
21世紀初《要求》(2004)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指導性建議指出,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即使對學生進行大班額教學,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點和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困惑,都可以隨時隨地地通過手機或者電腦查到詳實答案,甚至還有高校專業教師通過網絡平臺進行的網絡授課,幫助答疑解惑。
課程計劃和提綱是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和學的指導性文件,教與學的內容一定程度上囿于教材。學生想要全面地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會自主地去翻閱有關的參考資料。大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只能收獲有限的知識,憑借互聯網互聯互通的功能,學生們可以通過主動與世界聯通,掌握網絡傳送的最快捷、最先進多領域且海量的教育資源。
當代學生可以借助電腦,手機等多種媒介,隨時隨地去找資源,彌補自己學業的短板及專業能力的缺失;還有學生借助網絡實現人機互動、交流;還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在網絡平臺上找到可利用的資源,進行反復的嘗試,更可通過對彼此國家及文化等方面的了解,以提升自己的語言及文化素養。
從高校課程設置來看,專業課、公共課以及選修課對于學生通識能力的要求是客觀的,由于時代的局限性,許多傳統的課程還存于互聯網環境下現代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中。
MOOC教學模式始于2011年,筆者在文中引用MOOC這一網絡教學模式來說明課上及課下的時間是可以被充分利用和有效結合的,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受限于時空關系的通識課程,許多高校優秀或前沿的課程資源可以被充分的共享,學生不但可以收獲相應的學分,更重要的是可以主動的提升自己的通識才能。
首先,教師為自主學習提供優秀的網絡素材源。教師是教學計劃的執行者,能夠全面掌握和辨析各階段、各層次學生能力要求,所以教師推薦的網絡資源更有針對性。
其次,教師是自主學習過程的監控者和指導者。當計算機、電腦、網絡結合學校教育教學就已經證實“知識大爆炸”時代的到來。要當好課上教學的指揮家,課后做好學生自主學習的總舵手,幫助學生仔細甄別來自互聯網的資源,同時監控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容、方向及時間等。
再次,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檢驗者。教師可以制定學生成績的衡量標準,還可給學生設定極具個性化的目標機制,這樣可以通過關心、關注達到督學、促學的目的。
其四,教師是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者。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有許多,如:課堂教學,師生、生生交流,以及借助網絡的自主學習等。為了讓學習更加高效,教師可以對學生學習的內容、時間、速度等方面進行合理建議和安排,從而保證循序漸進的學習節奏。
最后,教師是自主學習的評價者。英語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的積極性與效率性作出評價;或者在階段的能力考查中對各英語能力進行更加直觀的評價,更多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試卷的形式作出更加全面和客觀的終結性評價。
本文筆者依托于互聯網環境,深刻的剖析了現今自主學習的時代特性;同時也更加明確了網絡環境下多面手的教師角色轉變。本文通過對師生教與學等方面的轉變分析,強調了大學英語教學要利用來自互聯網一切優質的資源,喚起學生對大學英語的新鮮感、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及應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