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媛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遂寧 629000)
國家就業創業環境與國家總體發展息息相關,對國家發展目標實現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當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自己將要面對的就業創業環境的態度,根據筆者調查顯示:當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國家就業創業環境總體持樂觀態度,超過80%人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會實現,我們自己的夢也有實現的環境,大部分高職院校女大學生都認為會越來越好,但隨著年級的增加,這種樂觀的激情卻趨向遞減,文科與理科女學生也存在較大差異,理科女生在樂觀程度上明顯要比文科女生高,特別是大三的女生。還有部分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在此也是文科女生比理科女生表現突出。
高職院校就業創業前景預計總體較好,這得益于近些年高職院校就業率普遍較高,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理性看待就業創業,不“眼高手低”,動手能力強,能快速融入到現實社會和就業創業環境中,還有部分女生持不樂觀的態度,這與她們對自己的定位不明確,對自身認識不足有關。
中學考試成績是第一位的,考上理想的大學是她們最看重的。但隨著她們跨入大學的校門,分數、成績已經不是衡量她們唯一或者說第一的標準,專業學習的深入、現實社會的發展變化與就業單位的需要使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學習、生活、就業的認知越來越多樣化、復雜化、理性化、現實化,越來越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是對自己最重要的。目前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總體上都意識到大學不同于中學,死讀書或者僅僅學好專業知識已經適應不了當今社會和就業單位的需要,想能更快的融入社會、畢業后能有一份好的工作,因為高職院校的女大學生基礎較差,在專業知識學習上比較吃力,而與社會、就業單位接觸、了解上卻更為活躍,所以更清晰的認識到拓展良好的社會活動和實踐能力、多動腦筋,啟發思維,開拓視野的重要性,特別是經過實習、見習的大三學生,認知更加趨于理性和現實。
當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趨向積極、健康、理性和現實。她們都認為家庭、健康、事業、知識很重要,但在金錢、權利、社會地位和愛情對本人重要程度上不同年級的學生出現了很多分歧,大一、大二大多數女生認為其重要但沒有到很重要的程度,而大三高職院校女大學生三分之一認為它們很重要,特別是關于愛情,竟然高達50.58%的高職院校女大學生認為它很重要。對于人生的追求,女生的天性和學生的本性會讓她們把家庭、健康、知識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而現代女性的現實性讓她們意識到事業的重要性。但不同年級的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金錢、權利、社會地位和愛情的認知是有差異的,大一、大二的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社會的現實性和殘酷性認識不足,還帶有一定的幻想和浪漫,所以比之在社會中走了一遭的大三女生在金錢、權利、社會地位和愛情的重要程度上認知要低得多。
進入大學后,同學要明白到底自己要過怎樣的生活,從事什么的職業,通過什么方法和途徑實現自己的愿望等必須清晰現實性的問題,但實際的狀態是當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非常困惑、模糊,對自己該怎樣走,該怎樣做并不清楚。目前困擾高職院校女大學生的問題很多,其中大一和大三女生最大問題是就業前途問題,大二女生最大的困擾是學習壓力,其次困擾較大的還有奮斗目標不明確以及戀愛問題。對于自己到底畢業后是就業還是繼續深造學習或者自主創業存在著差異。高職院校的性質決定了不管文科還是理工科,大多數高職院校女大學生選擇了畢業后先就業,但在繼續深造學習或者自主創業上,學科背景不同、年級背景不同出現明顯的差異:繼續深造學習文科女生要明顯高于理工科女生,而自主創業方面大三女生明顯高于大一、大二女生。雖然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女大學生選擇畢業即就業,但在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存在隨大流,當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希望就業的前三位的單位性質由高到低排列: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從這排列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主要選擇的是一般大學生追求的輕松、穩定、待遇好、說起來好聽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政府機關,部分女生選擇了當前流行的自主創業。而高職院校許多專業及學生的自身素質并不適合以上性質的單位,但她們沒有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單位和職業。
造成以上結果,主要是因為部分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在入大學前就對于自己將來的職業和前途沒有規劃,入校后對學校的失望、對專業的不理解、對就業壓力的過分擔憂使她們處于諸多困擾中,特別是就業前途和奮斗目標方面困惑最大。而對于畢業后究竟該怎么辦,高職院校專科學歷使她們絕大多數只能選擇先就業或創業,也有部分文科女大學生因難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會選擇繼續深造。在選擇就業單位性質方面,許多高職院校女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沒有很好的規劃,對自身的狀態認識不清晰,所以選擇不夠理性,隨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