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鑫
(吉林財經學校,吉林 吉林 130117)
多數中職學生個人情況較為復雜。有些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父母對學生的關心不夠,放棄自我;有些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放棄了學習,學習成績不理想。這些在初中階段成為老師口中的“問題少年”,來到中職學校后,首先表現為對文化課不重視,他們學習習慣較差,同時也不重視個人素養的培養和個人能力的提升,更沒有將來發展的目標和規劃。
由于中職學生的家庭情況復雜,大多數的家庭不重視學生的成績,尤其是文化課的成績更不被人重視,家長不重視學生的心理變化,也不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這樣中職學校學生出現了不學習,學習習慣差等問題,而且問題日益嚴重。針對中職學校語文學科,本校語文教師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第一個問題:課本上的文章你喜歡嗎?從200份問卷中隨機抽查50份做了統計,喜歡占26%,一般占38%,不喜歡占24%。第二個問題:你喜歡上語文課嗎?喜歡的有33%,一般的有23%,不喜歡的有45%。從這兩個問題中,筆者能夠看到幾個問題的存在:
1.學生自律性差,意志薄弱。這一類的學生多數是看到其他人不學習、不聽課,就開始自我放縱,也開始模仿別人的行為舉止,懈怠學習,趴桌子、看課外讀物、玩手機成了家常便飯。
2.學生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類的學生多數是家里父母管教不嚴格,對其身心發展不夠關心。尤其是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往往這樣的孩子已經形成了自己“學習模式”,他們聽不進去家長和老師勸諫,不愿意改變已經習慣了的學習方式。
3.學生沒有努力的目標。這類學生來到中職學校,不知道將來自己的需求,沒有就業的方向和目標,有些學生僅僅是為了父母才繼續讀書,甚至有的學生僅僅是為了畢業證。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培養全面發展的、和諧的個性的過程就在于:教育者在關心人的每一個方面、特征完善的同時,任何時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要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的成分是道德。根據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理念,在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基礎上,針對實際的教學情況,作為一名有師德中職學校的教師,首先應當轉變過去陳舊的教學觀念,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不同目標的學生進行分類,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對于升學班的學生來說,擔負著升學的重擔,在語文課中,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梯度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將美育、德育思想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采用各種新興的信息化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信息化的教學中,融入考察學生學習習慣的設計,比如說在“學習通”APP中,在課程里,設置每天詩歌的鑒賞,并在鑒賞中能夠做到不僅僅是簽到、閱讀,還有對詩歌的鑒賞、分析、品評。這樣,在日積月累中學生對詩歌的鑒力有所提高,教師也能及時做出相應的教學調整。這正是印證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追求理想是一個進行自我教育的最初動力,而沒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會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認為,教會學生自己教育自己,這是一種更高級的技巧和藝術。”
2.對于就業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即將步入社會工作中。公共課程共學習兩年,但專業不同,就業方向不同,學習能力要求也不同,學習習慣的培養方式更不同。但在每學期教師應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設置學期的學習目標,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比如學期初,設定所有專業的學生應具備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旅游專業的學生能夠達到即興演講的口語水平,文秘專業的學生具備應用文流暢抒寫的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運用多媒體及白板講授小課的能力,焊接專業的學生能夠做到模擬求職不怯場的能力等。著名教育家杜威說:“教師和書本不再是惟一的導師;手、眼睛、耳朵、實際上整個身體都成了知識的源泉,而教師和教科書分別成為發起者和檢驗者。任何書本或地圖都不能代替個人的經驗;它們不能取代實際的旅行。物體下落的算術公式不能代替擲石子或把蘋果從樹上搖下來。”
在課堂中,教師靈活設計教學環節,突出“文化課為專業課服務”的宗旨。像旅游專業學生,教師在課前設置三分鐘導游詞講解,既強化了普通話的練習,又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無論在多媒體應用方面還是口語表達方面、書寫的能力上以及邏輯思維能力方面都要強于其他專業,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進行詩歌朗誦,名篇鑒賞,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在課后讓學生練習粉筆字、硬筆書法等,以強化書寫能力,也可以開展階段性的“比武練兵”基本功大賽;還可以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辯論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其次,在課堂中,教師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過去傳統的語文課堂,讓學生苦不堪言,背誦古詩,默寫名篇,單純的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和中心思想等已經落伍,“填鴨式”、“灌輸式”的學習模式已經退出現代課堂。新時代下,教師學習新型的教育模式,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已經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重要策略。比如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教師采用CR信息化手段,讓學生戴上CR眼鏡,跟隨曹雪芹先生的筆墨,真真切切地身臨其境地做一次“林黛玉”,看一看賈府中的人和景。學生通過CR信息化技術,對林黛玉的形象、賈寶玉的形象、王熙鳳的形象有了更深層次的把握,再通過教師講授《紅樓夢》前五回的內容,學生產生對《紅樓夢》閱讀的興趣,繼而進行全書的閱讀。因此說新型的教學模式和手段已經成為中職學生培養學習習慣的重要手段。
最后,在拓展遷移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能力的提高。往往學生在這個環節中,收獲最多,因此要精心布置拓展練習的任務。例如在講解微型小說《永遠的蝴蝶》,學生掌握了微型小說和普通的短篇小說在結構上的不同之后,在拓展練習時,可以讓學生也寫一篇微型小說。這樣不僅強化微型小說的特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一舉三得。在魯迅先生的《祝福》中,教師可以在第一課時的結尾設置一個懸念:誰是殺死祥林嫂的兇手?進而讓學生在課后討論、思考。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相關資料,同時對寫作背景進行查閱,繼而進行課后充分的討論,再由學習小組的組長匯總討論結果,討論的最終結果有以下幾種:魯四老爺、柳媽、祥林嫂的婆婆、祥林嫂自己、四嬸。教師進而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人有什么共性——都生活在封建社會,從而引出文章的標題《祝福》,引導學生說出祝福的含義。這樣《祝福》的中心思想,教學的重點難點都得到了實現和突破。
教師根據學情需求,設置導學案,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中做自己的主人。在拓展遷移時,讓學生豐富知識,查閱書本中沒有的資料,再進行知識共享,形成學習習慣的良性循環。由此可見拓展遷移在知識點落實、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學生思考能力的培養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要突破過去的傳統方式的教學,想要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要做到因材施教,還要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式教學,更需要教師不斷學習信息化教學技術,更新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做一名優秀的中職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