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如恒
(河北經貿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61)
我國先秦文明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夏、商、周、春秋、戰國五個發展時期,主要分為兩大發展階段。
夏王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萌芽時期。夏朝是我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它標志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它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里程碑,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夏朝的思想文化,成為華夏文明和華夏思想文化的起源。
商王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的政治理念與夏一脈相承,是神權觀念籠罩下的政治思想文化,商朝社會所奉行的最高政治原則,就是依據鬼神的意志治理國家和約束人們的政治思想行為規范。
周王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時期,宗法制度得到強化和發展,推動了思想教育與政治發展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內容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成為管理國家的重要思想方式。
在周朝的文獻中,天的概念更多的出現。其獲得政權的解釋是由于天的作用。另外還解釋為一種德治的作用,把殷商之滅亡的原因歸結為沒有敬從“德”的要求,沒有施行德治。因此,周朝強化、豐富、充實了德治的內涵。德不只是對君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涉及君、民關系。這時,民眾對于政權的重要性逐漸受到了重視。這時“禮治”開始出現,在內容上也得到了不斷的豐富,并且也越來越細化,禮與儀有了區分,儀成為了禮的表現形式之一。禮逐漸的往仁的方面發展,仁逐漸的內化為了一種內在的道德實質。仁與禮漸形成了一個互為表里的統一體。后來的“忠”與“孝”等,實質上也是反映的以倫理與政治思想相一致的行為規范。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戰國(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后世稱為戰國。春秋戰國時期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異常活躍的時代。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轉化和發展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戰爭不斷,百家爭鳴的歷史時期。那時社會動蕩不安,群雄逐起,每個國家都在戰爭中不斷的尋求和探索治理國家的正確指導思想。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期,人們的思想也得到了自由的發展,在思想上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出現了許多學派的思想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等都從自身學派的角度提出了治理國家的觀念和想法,促進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大繁榮。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主要思想觀念是現當代我國寶貴的精神財富,具有豐厚的文化思想底蘊。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多種思想學術流派,但對后世影響較大的是以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為代表的四大思想體系。
首先是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儒家學派的思想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中華文明的思想根基。其中的許多教育思想,在當今社會對我們的思想觀點仍然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儒家學派是諸子百家中對后世影響最大的一個派別。儒家思想學派的主要觀點是講仁義道德,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儒家的偉大思想的集大成者孔子講求以“仁”為核心的道德規范,強調“泛愛眾而親仁”的思想,以“仁者愛人”的教育思想為主導,以“天下歸仁”為教育手段,以造就君子、圣人為培養目標。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重視道德倫理教育,注重人的自身修養。非常重視教育的作用,重教化、輕刑罰是儒家學派的重要理念。與此同時還具有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情懷,積極倡導教育的普遍性,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其次是道家思想:老子、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時期,老子集古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統理論。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系。道家思想提倡道法自然,無所不容,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兼具無所不能,長生不滅,有辯證法的因素和無神論的傾向;主張清凈無為,主張和諧共生。道家學說對中華哲學、史學、文學、藝術、音樂、體育、美術、書法、養生、宗教、科技、商業、軍事等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再次是墨家思想:墨子是墨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這一學派以“兼相愛,交相利”作為學說的基礎。墨家學派主張博愛,主張合作共贏。“本于事、尚于實、用于利”是墨子提倡的教育思想遵循的原則,被稱之為“言必有三表”,該原則是墨家在對人們進行交往的過程中,提倡人應當追求自身的權益和務實的工作態度和作風,墨家提倡的法則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勞動人民內心的生活需要。
最后是法家思想: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家主張以法治國,以“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作為治國理念。法家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的核心指導思想是任其力,不任其德。倡導貴法,以力為尊,任力不任德,貴法不貴義的思想。法家認為強大的力量才是根本,主張用強大的力量去追求社會的穩定。法家思想反映了當時人們早日結束戰亂的渴望,它成為了國家治理天下的重要手段,這一思想極大地推動了國家的統一。法家提倡用法來管理國家事務,強調在對民眾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用法律來統一人們的思想,約束人們的行為。倡導用法律的強制性,來維護權威性和嚴肅性。通過法的這些特征讓民眾能夠對法產生敬畏之心,從而自覺地遵守法律規范。法家主要通過法制教育和營造社會公平環境兩個方面,規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