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瑩
(淮南師范學院,安徽 淮南 232001)
原生態唱法雖然產生時間較短,但是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發展進程當中一脈相傳下來的傳統民族音樂。在當前積極推動民族聲樂多元化建設的背景下,積極研究和發展原生態唱法成為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措施。為了推動原生態唱法的發展,我們需要加強對這一唱法的研究在分析其表現特征的同時,積極思考發展原生態唱法的策略,進一步助推民族聲樂體系的建設。
原生態唱法是中華文化積淀的必然,還是民族口頭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凝結了中華燦爛的文明與文化。要加強對原生態有效的發展和傳承,首先需要做好對原生態唱法表現特征的分析。首先,從用聲方法的角度上看,原生態唱法存在著三種用聲方法:第一種是真聲唱法。藏族、苗族、羌族等的很多原生態唱法歌手都運用的是真聲唱法也是原生態唱法當中最為常見的方法,可以發出自然而嘹亮的聲音。第二種是真聲和假聲結合唱法。歌手在演唱時會在中聲區用真聲,在高聲區用假聲,同時注意保證真假聲的圓潤銜接,在音色對照之中形成獨特風格,其中極具代表性的有陜北信天游、內蒙古長調等。第三種是真假聲混合唱法。原生態唱法當中的混聲主要強調的是頭腔共鳴,而不是整體共鳴,發出的聲音非常的高亢嘹亮,其中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的歌手比較普遍的使用這一唱法。當然其中也有同一民族的歌手綜合運用多種不同用聲方法的情況,沒有統一化的標準。
原生態唱法的表現特征主要體現在:第一,擁有鮮明特色的鄉土韻味。原生態唱法來自于鄉土民間,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當中,所以非常的接地氣,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把民間的音樂與歌唱韻味體現的淋漓盡致。第二,帶有生動傳情的音樂表現力。原生態唱法非常注重用音樂傳達情感和提高音樂的表現力,而其中傳達出來的歌曲感情生動感人,同時用獨特原生態唱法演繹出來的歌曲音樂性強并且有感染力。第三,樸實無華的演唱風格。樸實無華是原生態唱法在演唱當中最為鮮明的體現,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讓原生態和其他的唱法產生了較大的差別,體現出了個性化特征。
在商業化氣息日益濃厚的文化發展背景之下,想要讓國家的民族聲樂持續發展,就需要從根基著手,讓民族聲樂在激烈的文化創新風暴之下不會喪失自我與原有風貌。那么在民族聲樂發展受限嚴重的情況之下,我們先要重拾原生態藝術,對原生態唱法進行有效的挖掘提高和整理,促進民族聲樂藝術的多元化和科學化建設。為了讓原生態唱法產生更強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需要做好原生態唱法的宣傳和推廣力度,特別是把原生態唱法廣泛推廣到民族聲樂藝術家群體當中,讓他們主動投入原生態唱法的研究和發展工作,體驗高原生態唱法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不管是哪一種藝術形式在開始階段總是非常艱難的,只有經歷了艱難困苦階段的積累,才能夠為今后的升華與提高打下基礎,其中原生態唱法在發展過程當中也是這樣的。在飽受猜疑與排斥的情況之下,最為關鍵和必要的措施就是明確原生態唱法的地位。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原生態唱法是我國民族聲樂的精髓和重要基礎,發展原生態唱法對于助推民族音樂的發展和繁榮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對原生態唱法展開深入的挖掘和思考,認可其在藝術性和科學性的特征,還需要明確原生態唱法在歷史傳承與藝術進步當中的不可替代性。另外,原生態唱法具備多元化的歌曲與演唱風格,為了進一步繁榮原生態唱法,使其成為一個多樣化的科學體系,還需要加強對各民族本土音樂風格的整合,加強歸納總結,讓原生態唱法可以服務于民族聲樂的進步。
在原生態唱法面臨艱難發展局面的背景下,最需要做的一點是要做好整體規劃工作。民族聲樂藝術的發展進步無法離開原生態唱法的發展,原生態唱法在青歌賽時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在經過排斥與否定之后,被人們重新認知和客觀理解,現如今已經得到了人們的接受與認可。此外原生態唱法也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豐富群眾的審美,促進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為原生態唱法發展繪制廣闊藍圖,在不同發展時期定下目標,在逐步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提高原生態藝術發展的生命力。
總之,在當代民族聲樂的發展歷程當中,要把發展原生態唱法作為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在堅持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保留特色,并且做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原生態唱法可以為民族聲樂的繁榮發展提供必要支持,因此值得進行進一步的挖掘與提高,保證原生態唱法的質量與演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