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沖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廣東 廣州 523133)
在就業壓力大、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今天,受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政策影響,“創業”成為越來越多人的一項新選擇。尤其是被譽為“天之驕子”的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中備受關注的群體,其創業歷程一直飽受爭議,對當代大學生互聯網創業路徑進行分析和探究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當代大學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僅是因為互聯網創業機會較多、門檻較低,還因為來自國家及社會的肯定以及政府鼓勵并扶持我們自主創業[1]。然而,大學生互聯網創業失敗的現象卻比比皆是。主要問題包括:第一,前期準備不足。市場調研是我們選擇互聯網創業路徑的基礎,沒有充分調查市場情況,就不能確定正確的創業方向。而很多創業者就忽視這一環節,前期準備不足。第二,籌集創業資金的難度較大,技術能力欠缺。創業不能只憑一腔熱血,還需要有物質基礎的支撐。資金不足是我們在互聯網創業中遇到的最常見的難題。此外,互聯網創業還需要具備過硬的計算機能力與技術,例如我所報讀的電子商務系別就屬于非計算機專業,技術就成為了一項創業壁壘。第三,抗壓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較弱。我們很多人的抗壓能力都較弱,加上需要擔任多重角色,十分疲勞、短期之內看不到收益,還要兼顧事業與課業,甚至有些同學還會被情感上的問題所困惑。時間和精力分配不均也成為互聯網創業的軟肋。
我們在利用互聯網工具與電子商務平臺創業時,務必要加強市場調研,這是開展商業貿易活動的基礎,也是了解大眾需求的途徑、提高創業效率的關鍵。例如,我們在創業前期可以利用手機或網絡媒體發放調查問卷,開展調查研究工作。通過收集、整理各種各樣的信息數據,并分析、研究,能夠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互聯網+電子商務市場中的各個實體、掌握行業市場的情況,以便能夠更詳細地制訂互聯網創業計劃,為消費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更便捷的服務,有針對性地投入,避免盲目創業。
順利度過創業初期是關鍵,在互聯網創業初期,創業團隊都會經常遇到資金與技術的問題。得益于開源程序以及第三方外包公司的興起,技術問題有時能通過資金手段得到解決,因而資金問題才是最主要的問題。國家、政府及學校出臺的扶持政策、制度有助于我們在互聯網創業初期獲得有效的保障,特別是資金方面的保障。我們要把政策研究透徹,爭取更多扶持,從而能夠減少創業成本,解決籌資難題[2]。與此同時,扶持政策還能幫助我們尋找到互聯網創業的合伙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業,提高創業成功率。互聯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傳播信息以及整合資源,我們在互聯網創業初期也是整合資源的過程,免費獲取各項資源是節省費用、解決資金問題的突破口。我們可以用技術入股、產品入股等方式節約互聯網創業成本,或者通過談判的方式把各種產品資源等納入自己的創業體系當中。學校里有各方面管理人才、技術人才,我們要學會發動身邊的人一起創業,甚至可以與其他學校的優秀人才合伙創業,集結各方英才,解決技術難題。這也是我組建網絡社群“五湖四海聯盟”的初衷。
互聯網創業要利用網絡平臺、電子商務平臺等完成各項交易或工作任務,我們是大學生創業者,平時應主動學習學校或者社會開設的和互聯網創業有關的理論知識課程[3]。與此同時,在創業前期注意做好時間規劃,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從自己資源最豐富、最有經驗的行業入手。當和其他人的項目“撞車”時不能過度慌張,更不能害怕失敗、妄自菲薄,只要做到標新立異、能人所不能,即便是同質化的項目也能戰勝對手。這也是我在運營社群“萌苗科技聯盟”的時候所思考的。在互聯網創業實踐中,我們還要多向前輩們以及有經驗的同輩學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工作中結交更多能力互補、志向相同的人,為今后的事業發展儲備人才,明確人員分工,體現每一個人的特長,最大限度發揮團隊的力量。
借助互聯網創業對當代大學生具有重要價值,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盡管當代大學生選擇互聯網創業路徑時還存在很多問題,但只要我們在創業前期加大市場調研力度,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同時用好國家的扶持政策,不斷提高個人素質,就能獲得創業保障,順利解決各種各樣的難題,成功創業,帶動更多人就業,為構建創業帶動就業的大好局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