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磊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廣東 珠海 519041)
近年來,國家高度關注高校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的發展關乎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民主政治的實現,關乎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因此,加強高校政治教育成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明確提出思想政治課與各科課程形成協同效應。在高校課程中,有專業的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從本課程出發,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滲透。除了思想政治課程外,輔導員也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對學生的日常進行民主管理,是高校正規政治教育的補充。由于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與輔導員分屬兩種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為實現高校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加強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與輔導員的協同機制的建設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建設的焦點。。
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利用教授法進行課堂教學,來對當代的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論滲透。但是課堂教學往往有一定的弊端,教學形式較為單一,課堂教學往往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授,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很少得到實現。一旦學生離開思想政治課堂,沒有一定的實踐活動,思想政治知識的有效性將慢慢消弱。而高校中,輔導員的思想政治大部分是通過實踐活動實現的,輔導員通過指導學生參加一些社團活動和班集體建設來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這是課堂教學實踐方面的有效補充。在高校教育中,需要把這兩種教育形式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的發展,實現育人職能。
但是,筆者在實踐過程中發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教育行為往往只注重完成規定的課堂教學任務,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而且教師完成課程教學后,就離開了,沒有主動去和學生進行交流,對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也沒有相應的指導。這就導致其與學生之間關系割裂,教學效果難以實現。而高校輔導員的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學生的社團等實踐活動上,主張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這些活動往往沒有和理論知識相結合,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實踐活動脫節,沒有形成合力。
筆者在思想政治課程中發現,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教學內容基本是以書本知識為主,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以及理想信念等等,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思想方面出現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需要高校教師與輔導員從思想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可見,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經突破了傳統的理論知識范圍,其范圍不斷擴大,開始向學生的方方面面蔓延。思想政治范圍的擴大要求教師們的思想政治角度不斷拓寬。然而,在現實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只是通過一些實例讓學生來認識書本的理論知識,而使用的例子傾向于國家的政治文件和相關政策,通過文件政策來解答學生的疑惑。而對于學生現實生活遇到的問題與困難,教師并沒有提出一些具體解決方法。
而對學生進行日常管理的輔導員,其僅僅把焦點放到保證學生的安全,對學生出現的一系列現實問題也沒有進行針對性的了解與處理。因此,從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與輔導員的教育內容來看,存在著教學內容較為狹隘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工作存在著嚴重的弊端,突出表現為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脫節,這就導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不大。因此,為了完善思想政治教師與輔導員協同機制的建設首先應注重協同機制的頂層設計,也就是制度建設,高校應根據協同工作中的內容、職責、分工、經費以及評價等方面建立相關的規章制度,通過建立規章制度使得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與輔導員的協同工作機制有章可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高校學生,主要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和輔導員,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與輔導員應搭建以學生為主體交流的平臺,根據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相關理論的引導,在平臺的幫助下,使高校學生的現實問題如就業擇業、戀愛等得到有效疏導和解決。同時,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與輔導員要及時進行溝通交流,比如輔導員可以經常向思想政治課程教師請教理論知識,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可以向輔導員借鑒實踐經驗,這樣雙方依據自身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促進學生的發展。
總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部分,各科教師與輔導員應積極聯合起來,形成協同效應,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